昆山腔

作品数:350被引量:29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瑞庆徐宏图俞为民周秦吴新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昆山市文化馆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戏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宗北归音》及康熙年间弋阳腔的发展
《戏曲研究》2024年第1期2-19,共18页董诗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全明戏曲》编纂与俗文学编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VJXT006)阶段性成果。
明清时期,随着传奇兴盛,出现了一批对曲文的平仄、句格、韵位进行规定的格律谱,比如沈璟的《南曲全谱》、钮少雅的《九宫正始》、张大复的《寒山堂曲谱》等,但是这些曲谱多为昆山腔服务。康熙年间,王正祥编订曲谱,其《十二律京腔谱》《...
关键词:十二律 康熙年间 寒山堂曲谱 钮少雅 归音 昆山腔 弋阳腔 戏曲史 
《弦索辨讹》剧目考
《戏曲研究》2023年第2期116-136,共21页田语 
明初南曲盛行,与北曲交流融合。南北曲本协不同音韵,当时多混杂不分。自魏良辅、张野塘等人改良昆山腔、创娄东弦索,南曲全面隆盛、北曲日趋衰落,十数年后,元人北曲在吴中几近消亡,唯留些许遗音在俗唱中。在此背景下,晚明曲学家沈宠绥...
关键词:沈宠绥 魏良辅 《度曲须知》 弦索 张野塘 遗音 交流融合 昆山腔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戏曲研究》2023年第1期30-53,共24页李惠绵 
专题研究计划“沈宠绥《度曲须知》注释”(2006-2008)、“论沈宠绥运用韵书诠释昆腔度曲之多重面向”(2020-2021)阶段性成果。
前言戏曲剧种可从三方面考察,其中以演唱之腔调为基准而命名的剧种,谓之“腔调剧种”或“声腔剧种”。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江苏娄江人魏良辅(约1526—约1586)以昆山腔为基础,广汲博取,融合南北曲唱腔的优点,创发“水磨腔”...
关键词:沈宠绥 戏曲剧种 魏良辅 水磨腔 昆山腔 隆庆年间 南北合套 明代嘉靖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戏曲研究》2023年第1期339-354,共16页董诗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全明戏曲》编纂与俗文学编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VJXT006)阶段性成果。
笔者在阅读凌濛初的《南音三籁》时,读到一条材料:曲有正调正腔,衬字虽多,音节故在。一随板眼,毫不可动。而近来吴中教师,止欲弄喉取态,便于本句,添出多字,或重叠其音,以见簸弄之妙,抢[坫瓦]之捷,而不知已戾本腔矣。况增添既多,便须增板...
关键词:昆山腔 沈伯英 凌濛初 吴中 
论明代富春堂曲本的中号字与青阳腔滚调的关系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22年第4期172-188,共17页纪永贵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明代徽池雅调剧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BB031)阶段性成果。
明代金陵富春堂刊印的传奇曲本大致刊刻于万历前期①,学者多认为是弋阳腔剧目。这些刊本中有部分剧目里的文字包含三种字体,即大号字的唱词、小号字的白词以及单行中号字,这是只有大小两种字号的元杂剧、宋元南戏和昆山腔等传奇剧目印...
关键词:宋元南戏 富春堂 曲本 昆山腔 元杂剧 弋阳腔 青阳腔 剧目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戏曲研究》2022年第2期198-229,共32页黄仕忠 曾庆兰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全明戏曲》编纂与俗文学编目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VJXT006)阶段性成果。
明魏良辅《南词引正》第五条说:腔有数样,纷绘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旙绰所传。说这话时,昆山腔只是南戏诸腔之一,魏良辅还没有对它作改造。他为什么把昆山腔与黄旙①绰联系...
关键词:口头传说 昆山腔 魏良辅 余姚 黄旙绰 
昆曲形成的时间与梁辰鱼的创新成就
《戏曲研究》2021年第1期2-45,共44页薛若琳 
引言昆腔,亦称昆曲,是明代戏曲音乐家、剧作家梁辰鱼和他的音乐团队在创腔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昆山一带还曾流传过土音土调的昆山腔。后来,它们都被称为昆曲。昆曲是现存唯一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古老声腔剧种,一般...
关键词:创新成就 梁辰鱼 昆曲 戏曲舞台 元末明初 昆山腔 杰出贡献 声腔剧种 
草昆音乐特色探析
《戏曲研究》2020年第4期303-319,共17页张茈文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江苏卷)”(项目编号:19ZD05)阶段性成果。
昆山腔自元末产生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其流传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变异:其一,在嘉靖年间魏良辅加以改革,采用依字行腔的演唱方式,以中州韵为标准韵,成为全域性的昆曲;其二,经魏良辅改革后流布各地与当地文化结合而形成的昆曲;其三,因循...
关键词:魏良辅 依字行腔 演唱方法 演唱方式 昆曲 中州韵 昆山腔 
昆曲“清工—戏工”区分之发展建构与美学品质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9年第4期112-130,共19页叶子 
一"清工—戏工"区分的发展建构"清唱"与"剧唱"是贯穿昆曲发展史的两种实践传统。从时间上看,明嘉靖魏良辅改良昆山腔时,该声腔仅供"清唱";至万历梁辰鱼《浣纱记》问世,才出现了昆曲的舞台"剧唱"形式。至于其内涵,清唱为唱而不演,不用锣...
关键词:昆山腔 美学品质 
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
《戏曲研究》2019年第2期266-280,共15页喻琴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综合性影视美育与大学生审美人格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8ZD004);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生态文明视阔下的人格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D16140)阶段性成果之一
发源于浙江东南沿海一带的南戏,在流播过程中衍生形成了许多带有浓郁地方文化风情、演出风格各异的声腔剧种,发展到明中叶,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四大声腔",受到了民众广泛欢迎,打破了北曲杂剧的舞台独尊格局。"四大声腔"中,...
关键词:四大声腔 弋阳腔 昆山腔 浙江东南沿海 余姚腔 文化风情 北曲杂剧 海盐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