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理论

作品数:31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方汉文李晓岚许冰洁杨娜李雯倩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安徽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昆明学院学报》《文艺生活(中旬刊)》《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文艺生活(下旬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拉康理论视角下网络文学的心理机制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22期0077-0078,共2页王婷婷 
欲望学说和主体理论是拉康理论的核心构架,在后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其理论与大众文化现象形成一定程度的契合。网络文学作为具有后现代意义的文化现象,其心理机制可以运用拉康理论予以探讨。所以本文从拉康理论视角出发,以文学活动的主要...
关键词:网络文学 拉康理论 创作主体 接受主体 
论斯道雷的“激进乌托邦主义”对拉康理论的吸收与转化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年第6期17-25,共9页林品 
在约翰·斯道雷提出的“激进乌托邦主义”理论主张中,包含两个关键要点,即“乌托邦式的陌生化”与“乌托邦欲望的生产”,而这两个要点又分别联系着拉康理论的两个重要问题——“现实”与“真实”的区分,以及“欲望”与“匮乏”的关系。...
关键词:约翰·斯道雷 激进乌托邦主义 拉康 陌生化 欲望 
拉康理论视域下的日本青少年电影——以《花与爱丽丝》为例
《视听》2019年第1期81-82,共2页林燕飞 
《花与爱丽丝》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自编自导的一部青春片,2004年上映。作为日本新电影第二浪的代表导演之一,岩井俊二擅长挖掘少男少女朦胧无知、浪漫隽永的情感秘密。这部片子用唯美、细腻的镜头语言描绘了一个关于爱情、友谊、记忆与...
关键词:拉康理论 精神分析法 日本青少年电影 
自我意识的重构与升华——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的《源代码》解读
《明日风尚》2017年第21期294-294,293,共2页左琳 
邓肯·琼斯在执导的电影《源代码》中,对身体与灵魂、自我与他者、人文与科技的二元对立,作了极富感染力的表达,也触发了观者对情感、生命以及自我的更多启示。影片中空军上尉柯尔特借助意识移植的高科技手段,以教师肖恩的身份展开的一...
关键词:拉康理论 《源代码》 自我意识 重构升华 
错误的认同与欲望的投射——拉康理论与观影心理研究
《青春岁月》2017年第15期24-25,共2页谭雨晶 
雅克·拉康提出的'镜像阶段'理论不仅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上取得了颇大的成果,也为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界就'镜像阶段'理论发表了查尔斯·F阿尔特曼的《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克里斯蒂安·麦茨的《想象的能...
关键词:“镜像阶段” 观影心理 自我认知 
互为镜像的悲剧人生:契诃夫《不必要的胜利故事》与拉康理论之互文研究
《当代外语研究》2017年第4期106-108,共3页许芳芳 崔艳秋 
将契诃夫《不必要的胜利故事》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互文性分析,将会看到二者对人的精神世界在观察视角和结论上的共性,这使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略的契诃夫小说中关于人的精神深处的奥秘的描写得以凸现。契诃夫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为拉...
关键词:契诃夫小说 镜子阶段 欲望 嫉妒 
社会文化视角下网络文学解析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158-161,共4页吴玉婷 
"网络文学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与引导研究"(项目编号:WLWX2015012);四川理工学院资助项目"文艺学特色学科方向培育"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拉康理论视角剖析青少年热衷于网络文学的心理机制,由网络文学的常见题材类型入手,对类型小说所构建出的架空世界进行梳理分析,反观社会文化与网络文学盛行的内在渊源,解析网络文学传递出的社会文化"正能量",把握当代青少年群体...
关键词:拉康理论 网络文学 正能量 
《男孩别哭》与电影中的性别研究
《青年作家》2015年第6期5-5,共1页周芯竹 
银幕之于观众,相当于镜子之于婴儿的作用。观影者的认同实质上也是一种自我认同:“每一次我都是在电影中成为自己目光的受抚对象。而且电影中的人物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不断地在寻找自我,但却被无意识地置换了主体、无意识地建构了...
关键词:《男孩别哭》 拉康理论 性别研究考 
言说背后的欲望交缠,优雅身后的侵凌反应——从拉康理论看《有产业的人》中老乔里恩和索米斯的言与行被引量:1
《昆明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98-102,共5页赵瑾 马慧 赵刚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基金项目(云宣通〔2012〕68号)
雅克·拉康认为言语是精神分析的唯一通道。因为言语是精神世界里意识和无意识的共同产物,是受控和屈服于内心自恋欲望的结果,是向他者的完美自我不断靠近的外显形式。小说《有产业的人》中老乔里恩和索米斯在各自的镜像带来的异化压力...
关键词:有产业的人 言说理论 精神分析法 自恋欲望 侵凌反应 
拉康理论中的语言与无意识浅析
《才智》2014年第22期244-245,共2页智然 
关于意识的理论是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研究的重点,他将结构语言学融入与意识有关的精神分析法,并架起了语言与无意识之间连结的桥梁。无意识的主体在婴幼儿时即有表现,并通过语言使人类走向现实。拉康通过无意识的语言结构和他者语言的无...
关键词:拉康 语言 无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