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

作品数:524被引量:6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吴非胡阿祥孔祥智王思俭李晓跃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大学江苏省苏州中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写作的老生常谈
《文学自由谈》2023年第3期120-127,共8页严英秀 
问:你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写作?因为无可选择的召唤和注定吧?写作仿佛是一种宿命,就像无法回答为什么要活着一样,我很难回答为什么要写作。许多时候,文学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所以也曾几度远离。但当你以为放下了...
关键词:玛格丽特·杜拉斯 活着 宿命 
童年的影子在追随你——老生常谈之三十一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8期5-6,共2页吴非 
社会对放开“二孩”的反应,和预期相去甚远。这中间不少人提到了“教育成本过高”。确实,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尚待完善,住房条件有待改善,家庭的经济能力也需要提高。体验过养育子女艰辛的家长们,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关键词:住房条件 养育子女 教育 社会保障 
老生常谈
《民间文学(故事)》2018年第8期62-64,共3页张明 
平原神人管公明,能算南辰北斗星。八卦幽微通鬼窍,六爻玄奥究天庭。 须知相法应无寿,自觉心源极有灵。可惜当年奇异术,后人无复授遗经。
关键词:民间文学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老广老编的老生常谈《编织岁月》序
《广东艺术》2017年第1期4-7,共4页吴国钦 
苏轼晚年落难被贬海南的时候,他的弟弟,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到海南看望兄长。苏辙惊异地发现。其兄“日食薯芋,不见老人衰疲之气。”是的,有的人老了,并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而是像苏轼那样,老有所为、老而弥坚、老当...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编织 老生 老有所为  海南 苏轼 苏辙 
“老生”常谈,新意何来?——论《老生》的多声部叙事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52-56,共5页徐玉松 
贾平凹在《老生》中采取了多声部叙事策略,作者是最高层次的叙事者,其次是饱学之士的老师,最底层的叙事者是唱师。与多声部叙事相对应,《老生》的文本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由《山海经》部分原文组成,属于原典部分,它构成全书...
关键词:历史 叙事 文化 命运 
行走在记忆中:“老生”常谈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46-50,共5页王华伟 
贾平凹新作《老生》创造性地运用解读《山海经》的方式推进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采用民间记忆与老生常谈的新历史叙事视角记录历史中的底层人物,既沧桑又震撼地行走在历史的记忆中。作品满足作家自我表达外显化需求的同时,流露出在历史...
关键词:《老生》 《山海经》 新历史叙事 唱师 
老生常谈
《黄河之声》2015年第19期88-88,共1页野鹤 
1这辈子不争辩很难,其实目的只有一个:试图证明对方错了。这种价值观念会让人舒服然而却最不值钱。
关键词:诗歌 《老生常谈》 中国 野鹤 
老生常谈:时空错位下的人生悲剧——试论《老生》的时空体形式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557-561,共5页江涛 
以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为方法论,考察《老生》中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异动所带给封闭的黄土大地之上的人民在心理结构与行为方式上的反应与转变,从而揭示出在不同的物理时空下人们永恒的苦难与宿命。
关键词:《老生》 传统 时空体 权力技术学 
童话“早熟”,怎么能继续老生常谈?
《生活教育》2014年第23期33-33,共1页周云龙 
电视台有档《成长童话》栏目,主角都是3-6岁的幼儿。节目录制前,编导要先到幼儿园去物色小嘉宾的人选。有一天编导回来很兴奋,因为她见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精灵。那是一个小男孩。编导和他聊天,一开腔他就痛诉家事:妈妈对我太狠了,又...
关键词:离家出走 成人化 不知道 纸边 逆生 原住民 成人世界 社会课题 代际 权衡利弊 
“老生常谈”(12) 海上遨游(一)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14年第5期22-22,共1页王充闾 
虽然我的故乡离海不远,但乘坐轮船跨海远航的次数并不太多。所以,上得船来,心中充溢着一种新鲜与神秘的感觉。
关键词: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海上遨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