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性

作品数:182被引量:26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丁国旗杨建刚徐碧辉齐鹏王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媒介文学的感性变革与审美批判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157-157,共1页周才庶 
新媒介文学是文字、影像与编码语言的艺术,它因技术赋能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特质与崭新感性。大数据与云计算介人新媒介文学,其文学特质表现为语言的数字化与复合型、文本的可变性与多义性、场景的虚拟性与智能化。由新媒介文学延伸的新...
关键词:新媒介文学 文学特质 作者中心论 语言中心论 精英主义 审美批判 等级秩序 新感性 
新工业诗歌:“新感性”及“西部”多维审美——兼谈马行的诗歌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董迎春 陈甜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诗歌‘元诗’观念及其实践问题研究”(23BZW146)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20世纪末“打工诗”的盛行,工业诗歌的语言在市场化、消费化及数字时代发展中不断被标准化、同质化,断开了与人类、世界的密切关联。马行不再囿于集体抒情或个体视角,在勘探队员、诗人的双重维度上,从人性、物性、神性的角度深入工...
关键词:马行 新工业诗歌 新感性 西部 和美 
“互联网鲁迅”:现代经典的后现代命运被引量:5
《现代中文学刊》2021年第5期84-89,共6页李静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研究——以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为中心”(项目编号:2020-1-8)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其人其文在中文互联网上的存在形式及其文化意涵,为观察文学经典与新媒介的碰撞融合提供了典型个案。通过择取鲁迅语录的"数字化"运用方式、《故乡》的接受状况及其写作传统的嬗变以及《野草》的"新感性"三个角度,本文既指出过于日...
关键词:鲁迅 文学经典 新媒介 新感性 思想坐标 
新感性的重构:当代中国文学“欲望书写”的电影改编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年第11期110-115,共6页陶赋雯 
当代中国文学的电影改编多以身体和欲望作为叙事线索与表征符号,以镜像化的方式揭橥人物欲望的生长及其风格特质。通过对改编中"欲望书写"的主旨表达、发生路径和符码表征考察,剖析其呈现具有反抗传统形而上的道德礼教以及表达两性特别...
关键词:欲望书写 当代文学 电影改编 新感性 
“新感性”诗歌在崛起
《星星》2018年第1Z期103-117,共15页远洋 
新的美学特征初现端倪近些年来,诗歌借助于网络泥沙俱下。大浪淘沙中,一些优秀诗歌浮出水面,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让人眼睛一亮。它们呈现出一种共同的新的美学特征,借马尔库塞的概念以名之,即'新感性'。它们提供了新的感性经验、新的表...
关键词:新感性 马尔库塞 《审美之维》 现代性 田园诗 女诗人 
新诗的地理迁变和语言现实——新诗语境中李强的诗歌创作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7年第1期151-159,共9页柳宗宣 
从当代诗的迁变过程谈及中国新诗呈现的新的情景与态势,新诗的语言与生成方式的改变,论及李强在其语境里的写作方式,诗人的诗作种类与表现方式,然后用中西不同文本的比照来论述写什么与如何写的关系以及诗的语调与歌词调式的不同,最后...
关键词:当代诗 李强 诗性元素 新感性 新诗语调 
新媒体时代文学的跨界异变及未来走势被引量:15
《文学评论》2016年第4期148-156,共9页钟丽茜 
新媒体时代,文学出现多种跨界异变现象,在文本形态、创作模式、解读方式、发表机制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艺术门类界限日渐模糊,"作者""版权"等制度受到挑战,文学写作日渐回降到生活活动之中。艺术史进入了一个混融多种文化元素、熔...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 跨界融合 新感性 多元阐释 
浅析王蒙《神鸟》中隐藏的艺术观
《长城》2012年第6期53-54,共2页郭晓冰 
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感性的解放仍然始终影响着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且常常与意识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世界的主流思维,艺术界称之为"新感性"思维。"新感性"着力于追求艺术精神的原始复归,而非被现代理性压抑的肉欲...
关键词:新感性 艺术观 
半部书
《文学自由谈》2011年第6期15-19,共5页何英 
我被这一段话吸引:"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命密码,并不存在于社会和历史的层面,而是存在于这个人、这个民族如何笑、如何哭、如何吃、如何睡、如何玩,及如何爱和如何恨之中。"这段话融入了海登·怀特的反历史、苏珊·桑塔格的新感性...
关键词:语言学转向 后现代派 国际学术 新感性 桑塔格 个人 民族 历史 
“主体精神”范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研究被引量:4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王刚 
咸阳师范学院重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4XSRK114)
在当前的多元文化语境中,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需要人文化转向,即在文化研究中还原、挖掘其内在的主体精神,从而既形成理论研究的新框架体系,保持本土文论的哲学品格和话语特色,又能借助于文论精神意蕴的学习与传承,启迪当代文人生成“审美...
关键词:古代文论 主体精神 主体性 审美 新感性 人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