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思想

作品数:108被引量:6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建刚张艳胡尚元刘练军刘志国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打开胡适的另一面--评席云舒《胡适考论》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8期138-143,共6页周冉冉 许碧涵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胡适著作和胡适研究论著层出不穷。从1986年台北远流版《胡适作品集》(37册)、1994年黄山书社版《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42卷)、1998年北大版《胡适文集》(12册)、2001年安徽教育版《胡适日记全编》(8册)、2003...
关键词:黄山书社 研究论著 现代阐释 胡适研究 胡适思想 另一面 中研院 胡适作品集 
“苦撑待变”思想发表期的重要传播文本——胡适佚文《英美法苏与中国抗战》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3期152-167,共9页杨博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抗战大后方文献资料整理研究”(16AZD037);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及研究”(19ZDA218)的阶段性成果
1935年,胡适在致王世杰的信中对中国抗日战争进行了全面思考,提出了"苦撑待变"的思想,认为中国的抗战必须"单独作几年绝大牺牲的苦战,才可以有国际参加与援助。这是破釜沉舟的故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可以促进那不易发动的世界二次大战"...
关键词:王世杰 苦撑待变 破釜沉舟 抗日战争 胡适思想 二次大战 英美法 全面思考 
百年红学,从头“阅”--读《百年微澜--胡适与“新红学”》
《党史博采(上)》2021年第7期66-69,共4页张兴德 
同类相似文章看多了,不免产生“阅读疲劳”。对我来说,关于胡适的评价和研究,就有如此的感觉。今年距胡适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正好100年。这类应景的纪念文章与专著,以及各种学术活动,自然多了起来。这各种大同小异的声音,不过是...
关键词:新红学 一缕清风 微澜 学术活动 纪念文章 欧阳健 九州出版社 胡适思想 
好父亲主义及其他——重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20年第4期146-151,共6页王学谦 
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发表于《新青年》1919年11月的六卷6号上,署名唐俟。这是鲁迅当时为数不多的长篇文章之一,也是鲁迅著名的文章之一,因为其中那个"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闸门"的父亲形象,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和...
关键词:好政府主义 《新青年》 随感录 鲁迅思想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易卜生 个人主义 胡适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
《学理论》2019年第9期109-110,130,共3页刘英 
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巨匠胡适,他本人所进行的文化创制对中国的文化转型和中国社会文化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最近的一次文化转型是从胡适身处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爆发出来的,而胡适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挥了巨大影响。梳...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新文化运动 胡适 文化观 
留美阅读经历及“国人导师”定位对胡适思想的影响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32-35,共4页李曼蓉 孙雪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文化消费与地方艺术推广互动研究"(2018CX022)
胡适少年便有当"国人导师"的志向,在留学时期,"导师"意识影响着他的自我角色定位。本文从其阅读经历、"国人导师"定位等方面研究胡适思想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胡适 留美 阅读 国人导师 
沉默·抵制·反抗——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的“学衡派”文人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7年第6期133-140,共8页林建刚 
重庆文理学院校级人才引进项目"胡适人际交往研究"(R2016WC18)
"学衡派"文人与胡适的思想主张向来不合,他们的文化保守主义姿态也是胡适所不赞同的。不过,在1949年之后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当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被迫批判胡适的时候,"学衡派"文人的表现耐人寻味,他们并没有人云亦云地跟风批判胡适,而...
关键词:胡适 思想批判运动 学衡派”文人 
试析胡适思想在近代化历程中的意义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9X期172-173,共2页赵文敏 
胡适以其多年的留美经历,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接受了其师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倡导渐进改良,在近代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尽管胡适的思想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但他倡导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对于变革的推崇,在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
关键词:胡适 自由主义 实验主义 
现代大学之梦:胡适思想的另一个视角被引量:1
《安徽史学》2017年第2期142-154,共13页何卓恩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大学与中国政治"(15JJD770010);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项目"中国近代大学通史"(CCNU16Z02004)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大学进入国人的视野,与救亡图存的局势密切相关,而国人对于现代大学的理解,则经历了"作育专才"说、"研究高深学问"说和"造文明"说三个阶段的递进。胡适在这一递进中,堪称"造文明"说的先驱。他的"兴大学,造文明"之梦生发于留学时期,...
关键词:大学 文明 胡适思想 
“消失”的胡适
《焦作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13-14,共2页巩晶骐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和他的思想却在中国大陆消失了近30年。文章意在探究胡适"消失"的原因及其在中国现...
关键词:胡适 胡适思想 中国现代思想史 贡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