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刚

作品数:42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胡适之胡适研究知识分子胡适思想民国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新文学史料》《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图书评论》《关东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跟着事实与逻辑走”--悼念耿云志先生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12期29-32,共4页林建刚 
昨天(2024年8月2日)下午,我在微信群里听闻耿云志先生逝世的消息,先是震惊,然后被一种巨大的哀伤所击中。于是在朋友圈里感叹说:“先生晚年,心性文字,道德人品,越来越有胡适之风,越来越让人敬重,如今不幸逝世,再也见不到啦,胡适研究领...
关键词:胡适研究 胡适之 微信群 耿云志 
徐大春给胡适的一封信
《新文学史料》2024年第2期113-116,共4页林建刚 陈通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接受史视域下的胡适形象研究”(17XZW020);重庆文理学院校级引进人才项目“胡适人际交往研究”(R2016WC18)的研究成果。
1950年1月7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徐大春寄长信,谈他从香港地区到天津北平,由天津到上海,又由上海到天津趁船回香港地区,两个月中的观察。他说的很有趣味。他见着思杜了。他寄了朱光潜的《自我检讨》来。①这封在胡适看来很有趣味的书信...
关键词:中央研究院 自我检讨 朱光潜 胡适 一封信 香港地区 纪念馆 趣味 
胡适演讲文本设计策略探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年第16期3-5,共3页林建刚 于强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双减政策下胡适中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编号:22SKGH392)的阶段性成果。
胡适对于演讲教育有独到的见解,演讲实践也贯穿其一生。胡适设计了学校演讲的流程,他认为教师在学生演讲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演讲选题应“适中”,前期要充分准备,以保证演讲过程的“明白清楚”。在演讲词中,胡适主张选择浅近的词句,追...
关键词:胡适 演讲文本 设计策略 
好戏与好豆的幸福背后--《社戏》再解读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11期106-110,共5页林建刚 
小说《社戏》叙述了童年鲁迅看戏时的多种遗憾,最后却又说这是他一辈子看过的最好的戏、吃过的最好的豆。本文从这一看似矛盾的叙述出发,探究了“好戏好豆”背后童年鲁迅的幸福源泉。这种幸福,主要源于成人世界对鲁迅的爱与儿童世界对...
关键词:《社戏》 成人世界 童年世界 
乡村农耕文化的劳动教育价值及其创新发展被引量:11
《民族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79-85,共7页林建刚 于强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非遗传承在中小学实践中的劳动教育价值研究”(JD2022-Y005)的阶段性成果。
乡村农耕文化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价值,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工业文化的勃兴,农耕文化内容在教育中呈现明显缺失状态。乡村农耕文化中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生态观念,都与劳动教育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在...
关键词:乡村教育 农耕文化 劳动教育 
文学地标下孔乙己悲剧命运之探究——《孔乙己》再解读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1期117-122,共6页林建刚 
《孔乙己》是鲁迅最满意的小说。本文从文学坐标的角度出发,以《孔乙己》为例,探究了鲁迅小说中咸亨酒店、鲁镇、S城这一类文学地标的形成历程与深远影响。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出发,本文既分析了《孔乙己》中“我”、掌柜、孔乙己这样有名...
关键词:文学地标 人物形象 悲剧命运 
乡愁·隔膜·希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故乡》再解读
《关东学刊》2021年第5期149-155,共7页林建刚 詹静 
鲁迅的《故乡》蕴含着多种主题。本文从乡愁、隔膜、希望三个角度出发,重新审视鲁迅这篇文学经典。乡愁是鲁迅文学创作的源泉。乡愁,既让鲁迅的文学地标呈现出典型的江南绍兴特色,又形成了他小说创作中的离去-归来-离去的模式。隔膜,尤...
关键词:乡愁 隔膜 希望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
《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1期1-5,I0001,I0004,共7页林建刚 
很少有哪场历史事件,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那样,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它蕴藏的巨大力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更冲击了人们的心灵,以高声的呐喊让人们向过去...
关键词:崭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 巨大力量 
胡适帮助过的十位学者
《江淮文史》2021年第1期151-168,共18页林建刚 
民国时期,"我的朋友胡适之"乃是学者的口头禅之一。之所以作此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胡适广交朋友乐于助人。终其一生,胡适帮助过的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又以学界之人最多。下面十位学者,可谓胡适在学界助人的具体例证。
关键词:胡适之 终其一生 广交朋友 具体例证 乐于助人 民国时期 口头禅 学者 
胡适小诗《健儿歌》中的逸文
《鲁迅研究月刊》2020年第9期78-81,共4页林建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接受史视域下的胡适形象研究”(17XZW020);重庆文理学院校级引进人才项目“胡适人际交往研究”(R2016WC18)研究成果。
1930年春天,中国公学有春季运动会。作为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为庆祝学生运动会,于4月28日写了一首《中国公学运动会歌》,全诗如下:1930年9月10日,胡适将这首诗改动了题目,同时也改变了关键字,这首诗就变成了《健儿歌》(见图1),全诗如下。
关键词:运动会 中国公学 关键字 胡适 校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