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形象

作品数:63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杜真强赵爱华李君陈曦吴波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学院辽宁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日戏曲中的九尾狐形象探析——以妲己与玉藻前为中心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刘国勇 刘艳绒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中心开放基金项目“中日狐戏钩沉与比较研究”(22XJ03);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中心开放基金项目;“中日鬼神戏剧演艺的比较研究”(18XJ0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跨界想象与文化汇流:现代戏曲舞台上的西方话剧经典研究”(JD17005)。
中日两国戏曲中均有九尾狐化身美女蛊惑君王、扰乱朝政的故事。在中国,这类故事主要出现在京剧、川剧、滇剧、湘剧等传统戏曲中,妖狐妲己以美貌诱惑君王、祸乱人间,因而臭名昭著;而在日本,则多见于能乐、歌舞伎、木偶净琉璃等传统戏剧...
关键词:中国 日本 戏曲 九尾狐 妲己 玉藻前 
魏晋南北朝狐故事研究——狐的人形化
《北京民俗论丛》2023年第1期233-250,共18页何冲 
狐文化起源于先秦,初步兴盛于两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狐文化的重要转折点是“狐的人形化”。“狐化人形”观念源于汉代的“鬼化人形”思想,在魏晋佛、道思想和时代思潮的影响下,这一观念广为流行。狐化女性形象主要有两种,一...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狐故事 狐化人形 女性狐形象 男性狐形象 
论“狐”形象在中日民俗文化的异同
《海外文摘》2022年第21期120-122,共3页吴为 
本文首先分析了“狐”这一动物意象在中日两国民俗文化的形象特点。结合中日两国民间在风俗习惯上,乃至文学作品里对狐狸及其衍生的“狐仙”“狐妖”等各类狐狸形象,并且联系中日民族对狐狸推崇的地位也有所异同等多方面展开分析。最后...
浅析国产神话动画电影IP重塑策略--以“九尾狐”形象为例
《环球首映》2022年第10期22-24,共3页高佳柳 
国产动画不断崛起,国产神话动画电影的IP塑造之路也随之开启,但由于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动画IP的重塑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数量有限。本文将以中国神话动画中的“九尾狐”形象为例,浅析该IP形象重塑的优劣表现,为今后国产动画IP的塑造提...
关键词:IP形象 中国神话 动画电影 “九尾狐”形象 
中韩两国文艺作品中九尾狐形象的变迁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8期30-33,共4页赵学飞 
古往今来,九尾狐形象在中国、韩国的各类文艺作品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祥瑞之兽变为被厌恶的妖怪、魅惑人类的狐狸精,甚至成为对努力融入社会的少数群体的一种隐喻,形象可谓多种多样、丰富饱满。九尾狐形象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中渐渐...
关键词:中韩两国 九尾狐 文艺作品 少数群体 融入社会 不同的文化 形象 
文学中狐形象发展历史的对比研究
《汉字文化》2022年第16期127-129,共3页张馨怡 刘凤斌 
在东方国家,如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动物变身为人类,或者人类变身为动物的故事。其中,狐狸经常作为各类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写作对象而为人所知。本文以狐狸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作品中的狐狸形象出发,分析其形象发展历史,探究形象...
关键词:狐狸 志怪小说 形象 宗教 文化 
《聊斋志异》与《太平广记》中狐形象比较被引量:1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7期93-96,共4页袁鹤溦 
《聊斋志异》与《太平广记》都对狐形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与塑造。对比其中有关狐的故事,可以发现《聊斋志异》在狐形象塑造方面受到了《太平广记》的影响,描绘出大量善化人形的狐。蒲松龄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巧妙的构思赋予这些狐更具人性...
关键词:狐形象 人性内化 性别设定 道德伦理意指 
韩国‘狐’谚语分析研究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79-86,共8页黄敏婕 谢丹丹 权震红 
广东白云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之《通过韩中谚语对比的韩国文化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92003)的结项成果之一
悠久的人类历史中狐狸是与人类近距离生活的一种动物,流传着诸多人与狐狸的传说,因而语言中也产生了很多与狐狸有关的成语、谚语等。本论文主要分析研究与狐狸有关的韩国谚语,阐释狐狸所象征的意义和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形象。论文共分四章...
关键词:“狐”谚语 “狐”形象 九尾狐 
《聊斋志异》与《伊索寓言》中的“狐”形象比较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1年第3期88-89,共2页赵志林 
狐狸,在《说文解字》中指的是"狐"和"狸"两种动物,今天狐狸所指范围被缩小,狐狸即"狐"。李剑国在《中国狐文化研究》中说,"狐的动物性特征和生活习性被人们赋予灵性和神性以及被妖化","狐"作为一种象征意义被古今中外的文人写进文学作品...
关键词:《伊索寓言》 中国传统文化 《太平广记》 《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文学作品 纪晓岚 《聊斋志异》 《说文解字》 
六朝至唐代狐形象比较分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2期114-117,共4页李倩 
在六朝小说中,狐拥有了能幻化人形的能力,因而拥有了各类形象。到了唐代,随着狐故事的繁荣,在原先六朝狐形象的基础上,唐代狐形象又有了新的改变。唐代狐形象转变的背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唐人创作观念的改变。
关键词:狐形象 狐妖 新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