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作家

作品数:91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宋德发刘洪涛刘绪义田中阳谭桂林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归来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4年第5期89-89,共1页叶梓 
如果我不认识湖南作家王亚,也就不会结识以《唐诗素描》和《宋词素描》风靡全国校园的著名作家曾冬;如果我不认识曾冬,也就不会结识著名书法家曹隽平先生。当然,如果不认识曹隽平,也就无缘赏读到贾月波先生的书画力作。2023年初秋,我接...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 策展人 国画院 宋词 湖南作家 唐诗 素描 曾冬 
张扬思想的力量
《书屋》2022年第12期92-93,共2页聂茂 陈雅如 
楚梦,原名倪章荣,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谓楚梦,即楚人之梦。作为一个湖南作家,楚梦对小说写法有勤于探索的自觉,在小说创作上表现出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勇气,同时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洞察力和批判力。楚梦躬耕写作,创作发表微型小...
关键词:短篇小说集 散文随笔 学术评论 个人色彩 批判力 湖南作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微型小说 
吾心归处茶意长--邓跃东的茶散文
《湖南文学》2022年第3期186-188,共3页袁姣素 
古往今来,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文人墨客更是喜欢借茶泼墨,以“茶”道人生,品人生如“茶”,“茶话生活”一时成为民间佳话与美谈。湖南作家邓跃东这几年写了不少的“茶”散文,“人息屋檐下”是贯穿其中的一个主题,也是他追求的一种...
关键词:艺术张力 心灵状态 立意高远 《文汇报》 湖南作家 书写视角 随遇而安 向往自由 
一代书痴20年复原《红楼梦》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1年第2期46-46,共1页唐建国 
现年47岁的湖南作家唐国明蜗居仅8平米的出租房20年,不顾家人和亲友反对,克服种种困难,奋笔疾书,坚持复原《红楼梦》。唐国明出生在湖南农村,14岁时第一次读《红楼梦》,就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爱不释手。唐国明对《红楼梦》好像是有一...
关键词:《红楼梦》 湖南农村 出租房 唐国 湖南作家 复原 
《蜕变》:现实或现实主义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9年第10期137-140,共4页佘晔 
《蜕变》是湖南作家胡小平的第二部金融题材长篇小说,面对它,我迅即思考了一个问题:在当下长篇小说年产量达八九千部的浩荡时代里,它的出现和存在有何价值?于是,我走近了它,想熟悉它的容貌,看取它的本质和意义。正如“蜕变”二字所言,...
关键词:《蜕变》 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 金融题材 湖南作家 阅读经验 胡小平 年产量 
巧妙的智慧:谈李少白的儿童诗
《文学教育》2019年第19期32-34,共3页吴振尘 
湖南著名的儿童文学老作家李少白,在儿诗中,通过独特的观察、取材的巧妙,表达出对生活取材观察的智慧;在主题的选择即表达策略上,表达出儿童教育主题运用的智慧;引、议、联、结等结构章法,让朗诵诗的写作有规可循。
关键词:李少白 儿诗 儿童文学 湖南作家 
通往新时期文学的“乡邮路”——重读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
《长江丛刊》2019年第7期48-49,81,共3页朱华阳 钟佳艺 
《那山那人那狗》是湖南作家彭见明1982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湖南农村的一个邮政员“交接班”的故事:一个长年在深山里工作的老乡邮员,因为腿疾不得不提前退休让他的儿子来接替他的工作。由于儿子第一次做这个工作...
关键词:《那山那人那狗》 新时期文学 邮路 20世纪80年代 重读 短篇小说 湖南作家 湖南农村 
生态散文的文化底蕴——支贤散文集《牧云台》读后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82-83,共2页宋立民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笔者日前点校的雷州籍进士李晋熙的唐诗集句,其书名为《滤云斋集句》。初见该书名,颇有感慨,过滤云彩,是怎样的诗心与闲情!待到后来见到本土散文家支贤的《牧云台》,更是温蔼的乡情飘然而至——在...
关键词:生态散文 文化底蕴 散文集 云台 三位一体 湖南作家 毕业论文 生态意识 
浅谈湖南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创作——以丁玲、沈从文为例
《小品文选刊(下)》2017年第7期33-33,共1页洪稚柳 
湖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基地和抗战文化的中心,在二三十年代活跃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者。他们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命经历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部极富魅力的创作。在这些湖南作家中,有两位大家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笔下...
关键词:湖南作家 女性形象 对比 
“文学湘军”的跨世纪格局与全国性定位
《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10期4-16,共13页刘起林 
“文学湘军”是社会各界对湖南作家“队伍”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这个名号在中国文坛的流行,源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湖南文学的丰富成果和广泛影响。难以考察“文学湘军”的名称第一次使用于何时、何处,也很难说形成这一称呼的思维定势...
关键词:湖南文学 湘军 20世纪80年代 湖南作家 约定俗成 中国文坛 历史命运 近代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