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阳

作品数:34被引量:2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舒芜七月派现代杂文闻一多桐城派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三峡文化研究》《当代文坛》《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革命与自我——论七月派作家的回忆叙事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67-73,共7页朱华阳 潘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七月派记忆史料的整理与研究”(19BZW112)。
以西方记忆理论观照七月派作家的回忆录,可从历史建构、革命信念和自我认同三个维度探析其叙事经纬。七月派作家忆述从1930年代到1980年代的文学旅程,是在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相互作用中构建历史的。革命信念和理想激情是七月派作家回忆...
关键词:七月派 回忆录 革命 创伤 认同 
文章分五色,明灭孰可辨——关于郭沫若斥沈从文为“桃红色作家”事件的疏解
《社会科学动态》2021年第2期89-95,共7页朱华阳 骆羽芯 
1948年,郭沫若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将沈从文斥为“桃红色作家”,由此引发的舆论给沈从文后半生的写作与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是非曲直也引起学界的众说纷纭。首先,郭沫若批判沈从文是源于私人的宿怨,还是文化政治发展的必然?建国...
关键词:沈从文 郭沫若 《斥反动文艺》 “桃红色作家” 
英雄叙事中的历史与文化——评刘保昌的长篇历史小说《楚武王》
《新文学评论》2019年第2期104-107,共4页朱华阳 
刘保昌的长篇历史小说《楚武王》叙述了楚武王熊通发奋图强、励精图治、整军经武、开疆拓土,不断发展壮大楚国,终于成就霸业的辉煌人生,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个英武伟岸、刚勇坚毅、多谋善断又凶狠蛮强的英雄形象。小说情节惊心动魄,语言...
关键词:小说叙事 叙述语体 楚文化 长篇历史小说 楚武王 《楚武王》 历史与文化 
通往新时期文学的“乡邮路”——重读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
《长江丛刊》2019年第7期48-49,81,共3页朱华阳 钟佳艺 
《那山那人那狗》是湖南作家彭见明1982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湖南农村的一个邮政员“交接班”的故事:一个长年在深山里工作的老乡邮员,因为腿疾不得不提前退休让他的儿子来接替他的工作。由于儿子第一次做这个工作...
关键词:《那山那人那狗》 新时期文学 邮路 20世纪80年代 重读 短篇小说 湖南作家 湖南农村 
三峡的隐喻性书写及史诗品格追求被引量:1
《长江文艺评论》2016年第4期60-61,共2页朱华阳 
《宜昌保卫战》以一个隐喻性的镜头开场:在阴云密布的长江三峡江面上,一群纤夫赤足袒肩奋力拉着一艘轮船匍匐前行,日军战机呼啸而至,狂轰滥炸之下江面顿时一片狼藉。这一组画面正是抗战时期中国的形象写照,当时遭受日寇侵略的中国犹如...
关键词:隐喻性 历史视野 保卫战 人物形象 三峡 
知更鸟的歌唱——论李南诗歌的宗教情怀
《江汉论坛》2015年第8期85-88,共4页朱华阳 范紫瑶 
李南的诗歌充盈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她在诗中营造的宗教意境,书写的宗教主题,以及她具有的超越性的宗教情怀,使她的诗歌拥有神性光辉和不容忽视的魅力。
关键词:李南 诗歌 宗教情怀 
人文主义视域中的反法西斯叙事——论刘盛亚的小说创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45-48,共4页朱华阳 
刘盛亚是一位被忽视和冷落的反法西斯文艺战士。他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40年代,侧重描写在法西斯统治下和战争期间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悲惨遭遇,通过对个体生命的悲剧性叙述,突出了法西斯对人性的戕害以及个体的觉醒和选择、追求与反叛...
关键词:刘盛亚 反法西斯 人文主义 理性精神 
三峡工程的媒介“污名”现象剖析被引量:2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48-151,共4页朱华阳 
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三峡移民文化研究"(编号:[2009]099);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峡工程的文化阐释研究"的阶段成果
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在某些媒体的报道中形成一种"污名化"现象。媒体对三峡工程的污名化表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动态性特征,其产生原因和背景复杂,既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偏执和对中国发展的心理不适,也表现了转型期的民众情绪和社会焦...
关键词:三峡工程 污名化 形象 
“命运”主题的折光——论《雷雨》的“封建意识”被引量:1
《三峡论坛》2013年第5期106-108,共3页朱华阳 丁友芳 
"反封建"与"命运悲剧"是《雷雨》主题的两种重要阐释。本文通过对《雷雨》命运主题的分析,指出该剧作存在"反映"封建与"反对"封建的分野,折射出剧中人的封建意识与剧作家之间存在着某种细微难察的关系。
关键词:《雷雨》 主题 封建意识 
关公文化对创新社会管理的启示——以香港社会的关公崇拜为例
《三峡论坛》2012年第4期6-10,147,共5页朱华阳 王珮 
香港社会的关公崇拜不仅反映了华人生活的民俗事象和文化遗存,而且显示出民俗文化资源的现代化效应,在香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到了催化、调适和稳定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期和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
关键词:关公文化 社会管理 经济伦理 社会道义 民族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