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小说

作品数:74被引量:5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池雷鸣彭燕彬王芳谢仁敏朱旭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南京大学汕头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外华文小说中传统意象资源的转化:以张翎《归海》为例
《华文文学》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王小平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1JZD018。
张翎的长篇小说新作《归海》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叙事主题,分别指向书写母亲、自我疗愈及回望故土。同时,作家援引、激活传统意象符号,建构起以“归海”为核心的雨/水、龙、凤意象体系,紧密贴合小说叙事且与之形成互补关系,深化了作...
关键词:张翎 《归海》 海外华文小说 传统意象 
论海外华文小说的民间共同体书写
《思想与文化》2023年第2期330-344,共15页戴瑶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世纪海外华文小说的中国艺术思维研究”(21BZW135)
百年华人移民史中“传帮带”模式依托宗亲会、同乡会、堂会等民间共同体。华商“桥头堡”即为地缘或亲缘的共同体,同乡同宗是招募赴海外务工人员的优先条件。海外华文小说的移民史书写基于扎实史料,呈现民间共同体的形成动因、结构特点...
关键词:海外华文小说 民间共同体 堂会 唐人街 
锡与流俗地
《旅行家》2022年第10期158-159,共2页廖伟棠 
因为担任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的评委,在颁奖礼前夕,我第二次来到马来西亚。但吉隆坡我是第一次来,这也圆了我20年的一个心愿:20年前,我获得过花踪文学奖的世界华文小说奖,但身在北京未来领奖,这次以评委身份站上颁奖台,依旧兴奋。
关键词:颁奖礼 颁奖台 文学奖 华文小说 马来西亚 吉隆坡 身份 评委 
“小留学生”现象与华人新移民群体的多重焦虑——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中的小留学生形象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31-38,共8页池雷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留英美中国人英语文学与‘东学西渐’”(17CZW053);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自设项目。
从鸦片战争时期的“被全球化”到新时代的“主动全球化”,中国走向世界的姿态和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相应地留学事业也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有新的意义与使命。在此语境中,加拿大新移民作家针对“小留学生”现象所表征的代际、历史、...
关键词:加拿大 新移民 华文小说 小留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 
“有情”的文学——海外华文小说五年综述
《台港文学选刊》2022年第2期164-171,共8页戴瑶琴 
中国故事和他国故事依然是2016-2021年海外华文小说的最基本题材域。创作者从“时间斑点”确立典型的时代故事,继而将落点放置于具体“问题”的提出及解决。小说从新形式、新事件和新材料构思,致力于塑造海外华文文学的辨识度。各地区...
关键词:海外华文 文学社团 华文文学 辨识度 写作者 新生代 
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与乡土中国人形象的建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05-114,共10页朱旭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的民族性再发现”(2020089)。
将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建构的乡土中国人形象离析出来进行聚焦式解读,重要原因在于其基本呈现出变动中的“活的中国”,而非现代语境中的前现代中国;建构的是在现代转型中有无限可能性的发展中的乡土“中国人”,而非凝固的刻板化形象符号...
关键词:北美新移民 华文小说 中国人形象 乡土文学传统 国民性 民族性 
论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中的亲缘关系叙事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9期243-252,共10页朱旭 
2020年度湖北省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的民族性再发现”(2020089)的阶段性成果。
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西之间的双向互动,北美新移民华文作家聚焦作为家族文化核心的亲缘关系叙事,对原生民族与民族文化重新审视,强化着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婆媳关系的书写,重估传统人伦,强调东方式亲缘伦理是共通的情感归宿和精...
关键词:北美新移民 华文小说 家族叙事 亲缘关系 
热闹呈一场势,冷静蓄一种力——2019年海外华文小说综述
《中国文学年鉴》2020年第1期244-249,共6页戴瑶琴 
2019年的海外华文小说在平静中酝酿着新变。所谓平静,是指没有出现现象级的“长篇”话题,但新变是明确且扎实的。若从形式与内容进行概述:首先,这一年储备着一批精彩“短篇”;其次,贴近当下现实的“他国故事”再为亮点;第三,不同“身份...
关键词:海外华文 教育伦理 形式与内容 深度思考 文学伦理 新变 身份 共同体 
故土创伤与西方魅惑——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八十年代”被引量: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80-88,共9页池雷鸣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留英美中国人英语文学与‘东学西渐’”(编号:17CZW05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故土创伤——西方憧憬”是隐匿于新移民文学,特别是在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有关“八十年代”的写作之中的双向性情感、叙事结构。这与弥漫在新移民文学中的浓郁创伤情愫紧密相关。新移民作家所表述的“故土创伤”,虽有集体式公共创伤...
关键词:新移民文学 加拿大 “八十年代” 文化自信 
印度尼西亚华文小说的柔性叙事被引量:1
《临沂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81-89,共9页马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项目“百年中国新文学对印尼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2019M66334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东南亚华文女作家资料整理与研究”(20WKPY109)的阶段性成果。
印度尼西亚政府封锁华文长达三十二年,导致当地华文文学停滞不前。全面检视华文断层期以来的文学史,可以梳理出一条以爱情书写为主脉的柔性叙事谱系。在文化威权模式下,印尼华文作家执念于爱情题材,不单是为了规避敏感议题,还有潜在的...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华文文学 爱情小说 本土书写 柔性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