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民歌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昭新严恩图殷宏霞张劲杨传中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新华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华文文学》《艺术大观》《吉林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浅谈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学术视野
《艺术大观》2019年第26期0054-0055,共2页张劲 杨传中 
淮南师范学院2018年度科研重点项目“人文地理学视野中的淮南民歌研究”, 课题编号2018xj10zd。
淮南民歌是淮南区域音乐文化的重要品类。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对淮南民歌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构建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学术视野,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首要之义,本文的主旨拟从学理基础、文化概念...
关键词:淮南民歌 人文地理学 学术视野 学理基础 
“五四”歌谣运动与台静农的淮南民歌搜集研究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86-90,共5页谢昭新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淮文化与民间歌舞的历史传承及当代价值研究"(AHSK09-10D95)阶段性成果
"五四"歌谣运动的兴起,促成了台静农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台静农为"五四"歌谣运动贡献了"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民歌资源,他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不仅提供了七言五句体的民歌范本,传承、发展了明代冯梦龙发现的"桐城歌体",而且明显...
关键词:五四歌谣 台静农 淮南民歌 
台静农与《淮南民歌集》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年第10期56-57,共2页殷宏霞 
安徽省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01234]的阶段性成果。
1924年8月底,台静农应《歌谣》周刊主编常惠之请,回故乡安徽霍丘县叶集镇收集流行淮南地区的歌谣,达半年之久,共得当地歌谣两千余首,其中整理发表了167首。1971年,台湾娄子匡先生将其中113首辑录成册,取名《淮南民歌集》。这些民歌,充...
关键词:台静农 两淮民歌 价值意义 
两淮民歌的历史演化——兼论台静农《淮南民歌集》的审美价值被引量:4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6,共6页谢昭新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08DA01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95)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
关键词:两淮民歌 历史演化 风俗民情 审美价值 
台静农《淮南民歌集》与两淮文化风俗
《吉林地质》2009年第4期-,共5页谢昭新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两淮文化与民间艺术”(08DA01)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
关键词:台静农 淮南民歌 文化风俗 楚风楚韵 
台静农《淮南民歌集》与两淮文化风俗被引量:3
《华文文学》2009年第6期46-50,共5页谢昭新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两淮文化与民间艺术"(08DA01)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
关键词:台静农 淮南民歌 文化风俗 楚风楚韵 
台静农与淮南民歌被引量:2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严恩图 
“五四”动运前后的歌谣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92 4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并兼职于“风俗调查会”的台静农,应在“歌谣研究会”任职并主编《歌谣周刊》的常惠之邀,回故乡安徽霍丘县叶集镇,采集流行淮南地...
关键词:台静农 淮南民歌 价值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