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解读

作品数:39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戴琳区蕴珊李喜仁赵佩佩陈燕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界(综合教育)》《短篇小说(原创版)》《时代文学(上半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冯至十四行诗的新批评解读——以《十四行集》其一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4期157-159,共3页陈若识 
在“五四”中国新诗的草创时期,冯至是为数不多的十四行诗创作者。他融贯中西,在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心态与西方现代哲学、诗学的现代立场的融通方面,迈出了更为坚定而成熟的一步,为中国新诗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本文通过对冯至《...
关键词:冯至 十四行诗 现代主义 
自我的迷失与寻找——对《梅雨之夕》的新批评解读
《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28期86-88,共3页唐小茜 
《梅雨之夕》是著名作家施蛰存的作品。小说运用反讽的手法,讽刺“我”是一个迷失于都市生活中却不自知的人。“我”多次刻意表现着与旁人的不同,这是迷失的自我在潜意识里因对自己不满而意图寻找真正自我的表现。“我”和姑娘的邂逅,...
关键词:《梅雨之夕》 新批评 反讽 隐喻 象征 
对仓央嘉措情歌的新批评解读
《中国文艺家》2018年第10期17-18,共2页王鑫 
英美新批评派主张以作品本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形式与内部结构及文学语言。本文通过新批评的研究方法,对仓央嘉措情歌的形式、结构进行了分析说明,并通过意象、悖论等对其作出解读。挖掘出仓央嘉措情歌中'言外之意'、'弦外之响'、'象...
关键词:新批评 仓央嘉措 情歌 
《女人是“蜜”》新批评解读(外-篇)
《壹读》2017年第6期113-118,共6页肖敬波 
和晓梅是纳西族女作家,代表作有《女人是“蜜”》《呼喊到达的距离》等中短篇小说集.曾多次获得“边疆文学奖”,2004年荣获《人民文学》颁发的“春天文学奖”,2007年作品入围由中华文学基金会所编辑的“21世纪文学之星系列从书.《女人...
关键词:女人 解读 天文学 短篇小说 飞机失事 纳西族 代表作 星系 
苦恼的隐修——对顾城的《一代人》新批评解读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36-39,共4页段歌 郭世轩 
以新批评的细读法来解读顾城的《一代人》,发现可分3步来表述诗歌进路:诗人通过使用黑色一步步隐匿了形躯和眼睛,从而得以观照自我心灵并寻求救赎,最后抛离自我迷失在极致的梦想中。总之,《一代人》是顾城思想历程的诗意表述,体现了灵...
关键词:顾城 《一代人》 新批评 隐遁 苦恼意识 
一棵稗子的独白——新批评视角下余秀华《我爱你》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X期48-50,共3页张驰 
在当代诗歌口语化、大众化的环境下,湖北钟祥横店村农妇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近年来由于其诗歌语言强烈诗性特质,语言的张力以及对痛苦的敏锐感知受到广泛关注与热议.她的写作范畴大多驻足在爱情婚姻、个人情绪与生活的范畴,将女性的欲望...
关键词:余秀华 《我爱你》 身体意识 新批评解读 
无法摆脱的孤独:《小镇畸人》的新批评解读被引量: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74-75,共2页丁耀荣 
安德森的《小镇畸人》,虽然有很多读者注意到其中各种寓意深刻的意象,以至认为这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然而,却极少有人去分析在这部寓意丰富的小说中意象是如何构建文本的整体意义的。本文的作者用新批评来丰富对《小镇畸人》这个文学文...
关键词:新批评 场景 畸人 意象 孤独 
《牧师的黑面纱》的新批评解读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4X期81-81,83,共2页陈婉颖 
《牧师的黑面纱》是美国著名心理分析小说家、象征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在《牧师的黑面纱》的文中,主人公是一位令人们非常尊重的年轻牧师,他叫MR.Hooper,他总是戴着一头黑色的面纱,直到他去世时也不愿意在人们的面前揭下来。...
关键词:牧师的黑面纱 霍桑 新批评主义 
《女人是蜜》新批评解读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1期68-71,共4页肖敬波 
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的小说《女人是蜜》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将三代纳西女人的故事进行了嵌套叙述,产生了历史与现实、男人与女人、本土与异域的多维度碰撞,在语言和文本结构上形成强烈的张力,开拓了小说的审美意蕴和思想深度。反讽、...
关键词:纳西族殉情 叙事技巧 张力 反讽 象征 
用新批评解读卞之琳的《春城》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66-68,共3页刘琴 
运用新批评理论的关键概念"非个人化"、悖论、反讽等,对《春城》进行文本细读,将诗歌逐层剥离,发现其语言诙谐之下隐藏的悲观情绪。"非个人化"使诗歌成为独立自足的存在;使用悖论性的意象群,是对当时国家混乱局面的折射;而反讽的使用则...
关键词:《春城》 新批评 现代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