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轩

作品数:33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陶渊明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批评消费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辑刊》《文化与诗学》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话精神: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正能量与助推剂被引量:1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70-74,共5页郭世轩 
尽管中西文学理论资源的落差在降低,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尚处于低迷期和瓶颈期。如何进行理论创新,开辟文学理论研究新领域,创造出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研究成果,值得每一位文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深思。对话是大势所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
关键词:对话精神 文学理论建设 正能量 
诗的泄愤抒怨与情感融合——兼评嵇康和陶渊明的“诫子”诗文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2-7,共6页郭世轩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SK2016A069)
"诗可以怨"成为孔子之后诗歌自觉的审美情感追求和本体存在依据。"兴观群怨"成为诗歌诸种功能最为形象的表述,但"怨"却凸显为诗歌最基本的价值功能之一。"兴"为读者进入诗歌氛围的首要条件,使读者可以感受、观察、了解世界,形成社会共识...
关键词: 泄愤抒怨 情感融合 嵇康 陶渊明 诫子 
贤妻的忍让与团圆的代价——论《聊斋志异·林氏》的逻辑矛盾与心理冲突
《中外文论》2017年第1期273-279,共7页郭世轩 
安徽省级教研项目“文学评论:理论与实践”(20100653)的阶段性成果
蒲松龄以其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流传后世。其中《林氏》的女主角以机智聪敏、通情达理而著称,并被作者称颂为'贤德'之人。然而,我们细读全文之后却发现其中不乏矛盾之处,充满着明显的逻辑悖论和内在的心理张力,间接流露出作者世界观...
关键词:蒲松龄 林氏 贤德 团圆 悖论 
苦恼的隐修——对顾城的《一代人》新批评解读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36-39,共4页段歌 郭世轩 
以新批评的细读法来解读顾城的《一代人》,发现可分3步来表述诗歌进路:诗人通过使用黑色一步步隐匿了形躯和眼睛,从而得以观照自我心灵并寻求救赎,最后抛离自我迷失在极致的梦想中。总之,《一代人》是顾城思想历程的诗意表述,体现了灵...
关键词:顾城 《一代人》 新批评 隐遁 苦恼意识 
千古文人陶渊明:兼论陶渊明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78-82,共5页郭世轩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晋-宋时期的文学传播与陶渊明的经典化历程"(ahskf09-10d79)
著名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文人。他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与创作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给今天后现代语境下浮躁与困惑的人们以审美启示和人生启迪。在作为诗人、文人、名人和常人等方面,他皆有可圈可点之处。...
关键词:千古文人 陶渊明 当代价值 审美启迪 
体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创生的逻辑起点
《文化与诗学》2016年第1期233-257,共25页郭世轩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产生源远流长,而体认则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这主要与中国固有背陆面海的地理环境和古老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密不可分.在大陆性季风气候环境下孕育出的农业文明直接制约着生活于其中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
关键词:体认 中国思维 古代文论 创生性 逻辑起点 
苏轼的岭南贬谪生活与《和陶诗》的境界被引量:6
《琼州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5-24,共10页郭世轩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F09-10D79)
考诸苏轼《和陶诗》的创作过程,不难发现,苏轼被贬谪到岭南的惠州、儋州之后,《和陶诗》才开始大量出现。这充分说明了艰苦卓绝的岭南贬谪生活经历不仅是《和陶诗》创作动机的触媒和人生境界的转变,而且也是其人生体验的极致和审美体验...
关键词:苏轼 贬谪生活 和陶诗 陶渊明 审美境界 
人民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文化建构被引量:5
《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郭世轩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核心就是要进行人民性的文化建构,具体表征为文学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其价值诉求是掌握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人民性不仅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有关,而且还与"五四"...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性 理论建构 文化领导权 
论地理因素在陶渊明文学创作与传播中的作用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50-55,共6页郭世轩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ahskf09-10d79)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其生活活动的柴桑密切关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其休养生息之处就是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生活中的山水风物、人情交流与生存体验就是他文学创作的诗意表达。陶渊明在后世的传播也与他的生活环境柴桑息息相关。
关键词:陶渊明 文学创作 文学传播 地理因素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
《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4期159-162,共4页郭世轩 
在陶渊明经典化的历程上,钟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在对陶渊明诗人的身份认定和诗史定位等方面,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从崇文的时代语境发现陶渊明,以尚清的审美标准青睐陶渊明,以真美的审美理想定格陶渊明,超越时代偏见与世俗成...
关键词:崇文 尚清 真美 钟嵘 陶渊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