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境界

作品数:1099被引量:96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朱剑姚全兴潘立勇赵晓峰王建疆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审美境界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53-54,共2页李昌舒 
在中国古代历史演变中,境界的含义不断发展,主要指涉三个层面。其一,指一个有物理边界的区域以及区域内的一切事物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场景)及其氛围,这是“境界”的最初原义。其二,指人的精神修养。它由第一层含义演化而来,由于人是由身...
关键词:精神修养 中国古代历史 审美境界 物理边界 文艺作品 精神境界 原义 含义 
瑜伽文化的诗性特点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刘运好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魏六朝佛教诗学研究”(18AZW006)。
古印度瑜伽文化是佛教生成的土壤。“瑜伽”原是雅利安人发明的车马联结方式,后来借用为一种身心修习方式,即通过“冥想”,追求现象生命的绝对宁静状态。释迦牟尼将瑜伽由“冥想”改造为“内观”,成为坐禅的开端。自此,瑜伽不仅是禅智境...
关键词:瑜伽文化 审美境界 生命境界 
“艺术生活”与“同情”: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建构中心及路径
《美育学刊》2024年第6期72-81,共10页李祎罡 
“艺术人生观”与“同情”是宗白华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命题与概念,随着其思想理论的推进,“同情”逐渐成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并在建构艺术人生观中具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宗白华以“同情”为中心,分别从艺术人格、人生态...
关键词:宗白华 同情 艺术人生观 艺术人格 人生态度 审美境界 
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阳明诗歌审美境界阐释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75-81,共7页华建新 潘华佳 
阳明心学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及社会发展的和谐美德,引导世人提高审美判断力和道德人格的完美。反映在王阳明诗歌创作领域,将追求“成圣贤”人格作为统摄诗情的“大头脑”、将抒发真性情作为诗歌审美艺术的风骨、将...
关键词:王阳明 诗歌 审美境界 
俗话番薯
《青年博览》2024年第21期56-57,共2页贞尧仔 
禅师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是认识事物的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人已融于山水,主客同一,天人合一,是为最高境界。闽人,沿海的闽人,特别是“福清哥”,与番薯,已到了“看番薯还是番薯”的审美境界。此话怎讲,就得从福...
关键词:番薯 审美境界 三重境界 天人合一 福清 最高境界 
审美、伦理、宗教——论T.S.艾略特戏剧中的三重境界
《四川戏剧》2024年第11期89-94,共6页牛薇威 
作为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剧作家,T.S.艾略特的戏剧创作源于他对现代社会的危机意识以及对个体精神出路的探寻。20世纪初,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提出“人生三境界论”,将人类生存的境遇划分为审美、伦理、宗教三重境界,其阐述的思想与艾...
关键词:艾略特戏剧 审美境界 伦理境界 宗教境界 克尔凯郭尔 
涤除玄鉴的审美方式研究
《美术研究》2024年第5期121-123,共3页周凹凸 王伯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完善与本土化应用”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BZX116]。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提出的“涤除玄鉴”审美方式,为理解其审美观念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文旨在通过对“涤除玄鉴”的审美主体、条件状态和实践方法的深入分析,揭示老子审美趣味和境界的独特性。不仅...
关键词:涤除玄鉴 老子 审美方式 审美境界 自然审美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艺融合的实践探索
《湖北画报(下半月)》2024年第10期277-278,共2页刘谷裕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德艺融合指的是教师将德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旨在实现德育的审美境界与艺术教育的道德之境的融合统一。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品质 初中美术教学 实践探索 以美启真 以美扬善 融合统一 审美境界 
老子审美境界中美与生命的统一
《艺术评鉴》2024年第19期177-182,共6页李凤铭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道”之大美既是超越现象界的,又蕴含于现象万物之中。对大美的观照要通过悬搁“知”与“欲”的修道功夫复归同于“道”的自然的、审美的人生境界,将人的在世生活融入“道”长养万物的...
关键词: 老子 审美境界 生命 
论审美境界
《社会科学辑刊》2024年第5期201-210,239,F0003,共12页李昌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068);南京大学新时代文科卓越研究计划项目。
境界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学界对于它的含义一直争论不休。境界的基本特征是本真、超越与自由。因为心灵之真,所以能照亮自己与世界;因为超越感官和知识欲望,所以能会通万物,天人合一;因为与物无对,所以能获得一种精神体验的自...
关键词:境界 审美 扁舟 明月 天人合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