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修养

作品数:275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郑淑媛吴建民黄渭铭王广清周文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审美境界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53-54,共2页李昌舒 
在中国古代历史演变中,境界的含义不断发展,主要指涉三个层面。其一,指一个有物理边界的区域以及区域内的一切事物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场景)及其氛围,这是“境界”的最初原义。其二,指人的精神修养。它由第一层含义演化而来,由于人是由身...
关键词:精神修养 中国古代历史 审美境界 物理边界 文艺作品 精神境界 原义 含义 
康养之道——分享你的养生智慧
《晚晴》2025年第2期86-86,共1页
尊敬的读者: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每个人的体悟与实践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或许,你已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体质的养生之法;也许,你在日常中积累了许多实用的健康小窍门。现在,就是你大放异彩的时刻!我们诚邀您参加“康养之道”专栏,分...
关键词:精神修养 康养 健康长寿 分享 养生智慧 小窍门 
98岁老人酷爱“锻炼”和精神“修养”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25年第2期64-64,共1页李青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军区郑州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内,会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喜欢每天拿着保健球进行走步锻炼,更是时常去老年大学学习弹琴、书法、绘画等。他,就是98岁高龄并酷爱“锻炼”和精神“修养”的老战士——王敬轩。
关键词:河南省军区 老年大学 老战士 锻炼 修养 中国人民解放军 酷爱 老人 
医疗气功中的精神养生
《少林与太极》2024年第9期59-64,共6页孙嘉欣 
医疗气功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理论、气功实践和医疗技术的综合疗法。精神养生是医疗气功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医疗气功中运用精神养生可以更好地调整人体的气机、气血运行,以及脏腑功能,更...
关键词:精神养生 中医理论 精神修养 医疗气功 气机 养生保健 综合疗法 气血运行 
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及应用
《人人健康》2024年第22期124-125,共2页查言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它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保健体系,并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中医历来重视护理工作,倡导“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黄帝内经》系统地论述了中医护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精神修养、个...
关键词:中医护理 中医基本理论 个人卫生 精神修养 保健体系 中医技术 用药护理 《黄帝内经》 
佛教“以弓入禅”的历史与文化研究
《少林与太极》2024年第6期8-11,共4页阮文翩 释延弢 
中国佛教的“以弓入禅”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在鸠摩罗什《佛说首楞严三味经》中有相关记载。少林寺在中国的发展与本土武艺可谓紧密相连,因为禅宗的寞想和思想实践与武艺的道德、内在平静以及精神修养有着深刻的关联。自唐代以...
关键词:鸠摩罗什 首楞严 精神修养 东晋时期 技艺水平 入禅 少林寺 禅宗 
以佛洗心——王安石有关佛教诗文、行止及其心灵的自我净化(上)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年第10期5-10,F0002,共7页吴根友 
治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极为重要的精神修养活动,先秦时代主要集中在道家、法家与部分儒家的思想传统之中;东汉中后期,特别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逐渐发展出了各自的“治心”理论。北宋新儒学的一个极其重要面向,就是借鉴佛教...
关键词:洗心 精神修养 治心 方以智 自我净化 中国传统哲学 王安石 新儒学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党课》2023年第20期20-23,共4页杨玲 
“人格”是个体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人格力量”是人格的衍生词,是指个体凭借优良品质、高尚情操等作用于外部世界所产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与影响力。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格...
关键词:人格力量 精神修养 外部世界 共产党人 优良品质 高尚情操 凝聚人心 号召力 
境界论
《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3年第4期3-15,共13页张立文 
追寻境界,是追求内心与外物、本质与现象、言外之意与象外之意、意中之境与意中之意的融合。这是中国文化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贴近境界的本真的方式。何谓境界,学者各自规定不同,从各人的论述来看,所谓境界,主旨是讲人生境界,...
关键词:境界 人生生命 精神修养 自由和合 
百善孝为先
《青春期健康》2023年第16期83-83,共1页于佳豪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百善之首,以孝为先。孝道作为“百善”首要提及的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尊重父母、照顾家庭的基本准则,是塑造个人品格和道德操守的根本。孝道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个体的精神修养和品德培育,还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操守 精神修养 个人品格 天地之性 百善孝为先 人为贵 孝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