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

作品数:203被引量:19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欢喜杨玲李剑锋卞东波陈可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陶渊明与苏轼和陶诗研究的新资料——韩国新见《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两种考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52-163,263,264,共14页卞东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代汉文学史”(19ZDA260)。
南宋遗民蔡正孙编著的《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十三卷是宋元之际一部研究陶渊明、苏轼《和陶诗》的珍贵文献,但全书在中国本土已经佚失。此前学界公布了韩国所藏的三种朝鲜本残本,最近韩国又发现了此书的两种残卷,据此可增加一卷此前...
关键词:苏轼《和陶诗》 蔡正孙 《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 《东坡和陶诗解》 《东坡和陶诗集注》 
清初对苏轼“和陶诗”评点的海南视角——以樊庶《苏文忠公海外集》为例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39-48,共10页林安琪 白金杰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HNSK-ZDZX22-14)。
苏轼“和陶诗”多作于海南,清初樊庶所编《苏文忠公海外集》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从海南地域视角对苏轼和陶诗编录且多加评骘的选本。樊庶对苏轼和陶诗篇目统计和写作地点的确定存在疏误。樊庶纂评苏轼和陶诗的特色有三:一是对东坡和陶诗的...
关键词:苏轼 樊庶 和陶诗 海外集 海南 
论唐彦谦和陶诗的创作特色及文学价值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陈苗苗 
唐彦谦和陶诗在主题和艺术上对陶渊明诗作进行双重赓和。唐彦谦的和陶诗虽不及白居易、苏轼同题材诗歌的成就,但却在诗歌创作方式上开创了和陶诗这种学陶、慕陶的新途径。唐彦谦的和陶诗为宋代和陶诗的大规模流行做了重要铺垫,具有不可...
关键词:唐彦谦 和陶诗 创作特色 文学价值 
苏轼“和陶诗”的情志美学被引量: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刘洋 
和陶诗蕴含着苏轼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是其思想与美学意识的完美结合,集中体现了苏轼的美学情志——贬谪美学、逆境美学、自然美学和生活美学。贬谪美学是苏轼以自身遭贬的经历,书写坦然面对挫折的豁达心态;逆境美学昭显人生虽有...
关键词:苏轼 和陶诗 贬谪 美学情志 
从和陶诗看苏轼对陶渊明的接受
《汉字文化》2024年第12期71-73,共3页柏一涵 安思潼 
陶渊明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诗作流传甚广,历朝历代也有许多诗人对陶诗进行追和,但在和陶诗创作史及陶渊明接受史上产生最深远影响的文人当属苏轼。在学陶、和陶的过程中,苏轼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沉的诗性哲思重构陶诗,创...
关键词:和陶诗 苏轼 陶渊明 
论黄淳耀和陶诗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8-22,40,共6页张金晶 
黄淳耀和陶诗现存103首,数量颇为可观。苏轼和陶诗启发了黄淳耀的创作灵感。同时,明清鼎革对诗人心灵的冲击以及明代“慕陶”风气盛行都成为黄淳耀追慕陶渊明的原因。黄淳耀和陶诗内容主要是追求隐逸生活、表现固穷守节之志以及关注民...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 天下书院之首 形成过程 
悲剧意识与其超越:朝鲜庶孽诗人朴宗善和陶诗研究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张宝双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朝鲜朝庶孽汉诗与中国文学之关联(L22CWW001)”阶段性成果。
朝鲜王朝后期诗人朴宗善的和陶诗所反映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身份的不平等性的体认,以及对身份所带来的理想与现实的不对等性的揭露上;与此同时,他在和陶诗中又通过构建自我价值、回归本真的方式实现了对悲剧意识的超越。朴宗善利用...
关键词:朴宗善 和陶诗 悲剧意识 朝鲜风 
论李邺嗣和陶诗的艺术风格——兼及易代之际浙东诗人和陶诗诗风的嬗变被引量:1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5-9,21,共6页李景霄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L21CZW002)。
易代之际的和陶诗已经成为遗民士实现自我体认、表达自己心声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元明之际还是明清之际,和陶诗都大量涌现,且保存下来的和陶诗的作者以浙东诗人为多,表现出易代之际浙东诗人独特的精神建构。与元明之际童冀等和陶诗的清...
关键词:李邺嗣 和陶诗 浙东诗派 诗风嬗变 
苏轼“和陶诗”的形式特征及其文体史意义
《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姜俵容 
作为“和诗”,次韵既要求“和韵”又要求“和意”,“和陶诗”则突破了唱和对象的古今界限,使“和意”朝着“道意”方向发展,即注重表达作者主观意识。苏轼在“和陶诗”中以“意”统“韵”,从而化韵脚的限制于无形。在平衡诗体与诗意的...
关键词:和陶诗 次韵 副文本 正文本 形式特征 
论刘因和陶诗与陶诗《饮酒二十首》思想之异同
《梧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杨英楠 辛昕 
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22BZW007)。
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的诗人,其高洁的人格和豁达的思想受到后人仰慕。元人刘因通过书写《和饮酒二十首》既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追慕,也通过和陶诗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内容。通过二人“饮酒诗”的比较,揭示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能够看到元...
关键词:陶渊明 刘因 饮酒诗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