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戏剧化

作品数:39被引量:2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德禄颜同林刘青松张志国胡苏珍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写作(中)》《中外诗歌研究》《中华辞赋》《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英美新批评诗论与袁可嘉“新诗戏剧化”
《戏剧之家》2022年第1期189-190,共2页曹舒尔 肖丽华 
崇寿镇社科课题“袁可嘉诗学理论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21SKY014。
英美新批评派对近代文学本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袁可嘉的新诗理论更是与众多英美新批评派学者,如艾略特、瑞恰慈、奥登等人的诗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袁可嘉“新诗戏剧化”诗学理论的解读,比较分析英美新批评部分学者的...
关键词:袁可嘉 新诗戏剧化 英美新批评 
问题驱动,史论合一——评胡苏珍《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文教资料》2021年第7期16-18,共3页霍静文 
胡苏珍所著《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对新诗"戏剧化"进行了整体观照,厘清了新诗"戏剧化"的基本理路,明晰了"戏剧化"诗学的内在本质和肌理,彰显出了独特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新诗“戏剧化” 整体观照 独特价值 
汲取金色蜂巢的蜜汁——唐祈在西北联大的求学经历与文学活动被引量:1
《现代中文学刊》2020年第5期69-77,共9页姜彩燕 丁永杰 
以唐祈在西北联大时期的求学经历与文学活动为个案,通过史料钩沉,对唐祈在大学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以及他在大学时代的诗歌写作和演剧活动进行系统梳理,透过他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探索的"新边塞诗"和"西北十四行诗"的写作,以及丰富的演剧...
关键词:唐祈 “西北联大” 新边塞诗 西北十四行诗 新诗戏剧化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简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胡苏珍副教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戏剧化”“戏剧性”出现于闻一多、卞之琳、袁可嘉、西川、陈东东、张枣等诗人的理论与创作实践,传达诗学沉思,折射新诗文类衍变,表现复杂幽微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理论与创作 袁可嘉 戏剧化 卞之琳 张枣 诗艺 传媒学院 陈东东 
论荣荣诗歌的戏剧性
《诗探索》2020年第3期104-115,共12页朱夏楠 
作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诗歌奖得主,荣荣是国内诗坛上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以往对她诗歌的关注多在于其女性意识的书写、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等思想内容上,而较少从理论渊源上对其写作手法进行系统论述。文本通过对其近年来诗作的分析,认为...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 诗歌理论 袁可嘉 新诗戏剧化 荣荣 写作手法 戏剧性 日常生活 
新月诗派的诗歌艺术探索以及前后期比较
《中华辞赋》2019年第6期201-202,共2页叶虹宇 
新月诗派又称'新格律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陈梦家,方玮德等。本文主要在'新诗运动'背景和抗战前后的时代背景下,梳理它在...
关键词:理性节制情感 “三美”理论 普遍幻灭 城市经验 新诗戏剧化 
论孙毓棠的新诗戏剧化探索被引量:1
《文学与文化》2018年第3期92-98,共7页薛媛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百年新诗‘跨文体写作’演进及形式伦理研究"(项目号17YJC751046)的阶段性成果
在袁可嘉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提出之前,孙毓棠就已在无意中开始了自己的新诗戏剧化探索。同时在话剧和历史学领域多有成就的孙毓棠,从话剧演出中领悟了设置戏剧性处境、构筑情节冲突、利用对白与独白等创作技巧,也从历史研究中移植了远...
关键词:孙毓棠 新诗戏剧化 话剧 历史 
感伤的诗遑论审美张力——论九叶诗派“新诗戏剧化”诗学观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117-121,共5页李坚怀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101)
"新诗戏剧化"理论可以看作是九叶诗派的诗论核心,为了避免"感伤"的恶劣倾向,九叶诗派提出了诸如"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戏剧化的诗是‘包含的诗’"、"戏剧化的诗是富有‘张力’的诗"、"新诗戏剧化的三个不同方向"等关于"新诗戏剧化...
关键词:九叶诗派 新诗戏剧化 诗学观 
现代抒情诗的戏剧化建构——评赵恺《镍币》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60-62,共3页郑越予 
当代诗人赵恺善于创作现代抒情诗,他的代表作《镍币》便巧妙借用了新诗戏剧化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达意。《镍币》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内容形式戏剧化建构的执着追求:即戏剧化的场景,戏剧化冲突,戏剧化独白、对白,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关键词:赵恺 《镍币》 新诗戏剧化 构建 
无关文体,但求诗性——序胡苏珍《新诗戏剧化理论研究》被引量:1
《中文学术前沿》2013年第1期195-196,共2页吴晓 
百年的中国新诗史,是创作上不断探索、理论上不断丰富的历史。期间产生多种流派与思潮,演绎多种主义与主张,从而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新诗创作及诗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其中一些诗学主张或命题,虽因种种原因而时显时伏,但其作用一直延...
关键词:理论 戏剧化 创作 诗学 中国 产生 新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