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遗址

作品数:1790被引量:6790H指数:4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居中王吉怀郑云飞王仁湘刘化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京博物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海民和喇家新石器时代遗址2018年Ⅴ2区发掘简报被引量:2
《文物》2023年第2期4-20,F0002,共18页甄强 杜战伟 马骞 王倩倩 李泱泱 何克洲 王敏(摄) 徐永江(绘) 刘林(绘)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青海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掘报告(2015~2017)”(项目批准号:18CKG025);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海官亭盆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9BKG0125)的阶段性成果。
一概况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东部官亭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遗址南临黄河,分布在黄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坐落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图一)。喇家遗址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35°51′15",东经102°49′40",遗...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遗址 喇家遗址 青海省东部 黄河北岸 二级阶地 官亭盆地 官亭镇 发掘简报 
四川会理猴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拔牙风俗初探
《第四纪研究》2022年第4期1094-1107,共14页赵东月 王铭 张燕 刘化石 
科技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项目“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古代人群与分子考古学”(批准号:2020YFC15216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BKG038)共同资助。
作为一种仪式现象,有意识拔除健康牙齿以表达某些信息的拔牙行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分布,年代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近现代。根据以往研究,我国境内拔牙风俗有自己的源流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居民中,并从黄河下...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西南地区 拔牙风俗 东南亚 传播 
河北阳原县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Ⅱ区发掘简报被引量:7
《考古》2022年第3期13-24,F0002,共13页李君 安婧 张文瑞 徐永江(线图) 马楠(线图) 张乃馨(照片) 李啸(照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姜家梁墓地考古资料的发掘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24)的阶段性成果。
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位于张家口市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东、桑干河北岸三级阶地顶面,毗邻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的于家沟、马鞍山等遗址(图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1995、1998年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由于受...
关键词:河北阳原县 姜家梁遗址 泥河湾盆地 新石器时代 
河北赤城县新石器时代遗址2018年考古调查
《北方文物》2022年第1期3-11,共9页刘文清 洪猛 魏惠平 张益嘉 王培生 陶彦辰(图)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8ZDA224);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BJ2020079);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
2018年,通过对河北赤城县七里河遗址、上西沟窑遗址进行的考古调查,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新石器时代资料,其中以大量彩陶片发现最为突出。遗存年代主要相当于半坡四期阶段前后,不仅填补了冀北白河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而且对于探索燕山...
关键词:河北赤城县 七里河遗址 上西沟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彩陶 
四川金川县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制陶工艺初识
《考古学集刊》2021年第1期87-101,共15页任瑞波 陈苇 
国家社科基金“四川金川刘家寨遗址考古报告”(18AKG002)中期研究成果
通过观察刘家寨遗址出土的典型陶器,对其成形技术、制作手法和装饰工艺总结归纳,可以认为,刘家寨遗址出土的陶器以泥条盘筑为主、泥片贴筑为辅,存在少量器物直接用手捏制。遗址中常见的重唇小口尖底瓶制作方法多样,其中重唇口的制作方...
关键词:四川金川县 刘家寨遗址 制陶工艺 新石器时代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引量:54
《考古》2021年第7期27-48,F0002,共23页顾万发 汪旭 胡亚毅 信应君 樊丽君(绘图) 刘坠生(绘图) 党国平(绘图) 郝世华(摄影) 张泰炜(摄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3-2018年度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9ZDA227);“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第Ⅴ阶段“中原与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编号:2020YFC1521602);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的资助。
2013~2020年对双槐树遗址的发掘,遗迹有三道环壕、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版筑遗迹、夯土祭坛、墓葬、灰坑和窑址,遗物有陶器、石器和兽牙器等。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它...
关键词:河南省巩义市 双槐树遗址 三道环壕 聚落遗址 仰韶文化 
左家山遗址出土“玉龙”的相关问题
《边疆考古研究》2021年第1期131-145,共15页段天璟 高云逸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KG020);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项目(2016FRLX10)资助
在前仰韶至仰韶时代[1],玉器的产生并逐渐繁荣[2]是中国东北地区引人注目的重要文化现象。毋庸置疑,西辽河地区是东北地区玉器发现最早的区域之一,年代可上溯至兴隆洼文化;至红山文化时,该地区已成为中国北方的玉文化中心[3]。引人注目...
关键词:左家山遗址 玉猪龙 红山文化 东山嘴 勾云形玉器 水泉遗址 小珠山 牛河梁遗址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上层文化 哈民忙哈遗址 双联璧 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关问题 
安徽萧县金寨新石器时代遗址西区2016年发掘简报被引量:9
《东南文化》2020年第3期57-70,I0001,I0002,共16页叶润清 杨国帅(绘图) 张小雷(摄) 韩启明(摄) 周水利 
2019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孵化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F2019D017。
金寨遗址位于安徽宿州萧县金寨村,2016年9—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在2016年西区发掘中,发现大汶口文化的壕沟、墓葬和大型红烧土沟等。出土大量陶器和少量石器、骨器。年代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
关键词:安徽 萧县 金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壕沟 
安徽萧县金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北区2017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0
《东南文化》2020年第3期71-84,I0003,I0004,I0005,共17页张小雷(摄影) 王清刚 杨国帅(绘图) 韩启明(摄影) 周水利 
2019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孵化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F2019D017。
金寨遗址位于安徽宿州萧县金寨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在2017年北区发掘中,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址、墓葬、灰坑等。房址为排房基址,仅存基槽,填土为红烧土,底部垫土为灰白...
关键词:安徽 萧县 金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房址 墓葬 
试论白泥窑文化被引量:15
《考古学报》2019年第1期1-22,共22页魏坚 冯宝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北方游牧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考古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4AKG002)资助
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仰韶时代遗存的调查和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田野调查尽管规模较小,但也发现了部分有价值的一手材料。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对黄河沿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调查,材料进一步丰富、积累。八十年...
关键词:文化面貌 新石器时代遗址 内蒙古自治区 发掘工作 六七十年代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 仰韶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