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病菌

作品数:115被引量:454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桂清杨庆凯陈捷徐秀德张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聊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豆灰斑病菌越冬条件初步探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4期329-333,共5页王恺 刘伟 徐礼英 孟雪 顾鑫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40297);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拔尖人才项目(rc2023qnbj08);芜湖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jc47);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wzykytd202201);安徽高校质量工程研究项目(2022jnds064)。
近些年,随着大豆种植带逐步向北推移,大豆灰斑病在东北大豆产区北部发生情况愈发严重.然而,当下对于大豆灰斑病菌的越冬条件及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对大豆轮作不利。本研究把大豆发病叶片放置于东北春大豆产区3个不同纬度的位置,设置了...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 埋藏深度 埋藏时间 产孢能力 
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顾鑫 刘伟 朱志国 徐礼英 孟雪 童婷婷 姜淑华 丁俊杰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40297);安徽高校质量工程技能大师工作室(2022jnds06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21C091);安徽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项目(Kjcxpt202007);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wzykytd202201)。
由Cercospora sojina K.Hara引起的大豆灰斑病菌具有生理小种多、爆发性强等特点。近些年随着抗病品种选择压力的增大,大豆灰斑病菌也随之变异,导致了生产上品种抗性丧失,化学防治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前期国内外科学家主要把研究焦点集...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 毒力差异基因 
杨树灰斑病菌(Coryneum populinum Bres.)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被引量:1
《林业科学研究》2023年第5期160-168,共9页唐秀丽 杨建敏 孟志龙 石瑛 
山西省重点研发项目(201603D221008-1);山西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项目(2020L0523);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SYYJSYC-2246)。
[目的]在测定杨树灰斑病菌最适生长温度的基础上,开展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为进一步筛选出可用于杨树灰斑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和明确杀菌剂对病菌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供试杀...
关键词:杨棒盘孢菌 温度 药剂 EC50 显微形态 
杀菌剂对红叶石楠灰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19-124,共6页叶珊珊 练启仙 兰文静 骆兰英 唐菲菲 张冉 杨梅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石楠灰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项目编号:S202110666074);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贵州薏苡病害调查及重要病害病原菌多样性分析”(项目编号:18XYBS03)。
对红叶石楠发生的病害进行实地调查和室内研究,根据病害发生的症状特点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相关文献,确定该病害为红叶石楠灰斑病,其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e)真菌。用5种杀菌剂对分离培养的红叶石楠灰斑...
关键词:红叶石楠 灰斑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我国玉米灰斑病菌的种类及其分布调查被引量:5
《植物保护》2021年第5期266-270,共5页刘可杰 董怀玉 王丽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10010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MS-046)。
为了监测我国玉米灰斑病菌的种群及其分布,本研究于2016年-2019年从全国17省(直辖市)87地市(自治州)采集了1341份玉米灰斑病样本,分离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到菌株4186株,从中鉴定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 玉蜀黍尾孢 玉米尾孢 分布 
大豆灰斑病菌Race15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被引量:3
《大豆科学》2021年第4期466-475,共10页顾鑫 杨晓贺 姚亮亮 高雪冬 张茂明 刘伟 赵海红 丁俊杰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GA20B104);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CES05);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HNK2019CX1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JJ2021LH1520)。
大豆灰斑病菌新小种Race 15具有强致病力和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可导致传统抗病大豆品种的抗性丧失。为在基因组水平解析其致病机理,本研究对Race 15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注释,并分析其毒力相关基因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大豆...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 Race 15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毒力相关基因 
大豆灰斑病菌生长和产孢高效培养方法探讨被引量:10
《大豆科学》2019年第4期589-596,共8页马铃铃 刘念析 郑宇宏 厉志 刘佳 衣志刚 董志敏 王曙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作物育种专项课题(2017YFD0101304);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82230414,C82230410)
为明确大豆灰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有效方法,探讨了V8培养基组分中V8蔬菜汁和碳酸钙含量对大豆灰斑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及最佳组分配比。利用5种不同浓度V8蔬菜汁和5种浓度碳酸钙组成25种不同组分处理,以广泛使用的PDA培...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 V8培养基 产孢量 
300份玉米种质对两种灰斑病菌的抗性评价被引量:7
《玉米科学》2018年第4期162-165,共4页刘可杰 董怀玉 姜钰 胡兰 徐婧 王丽娟 徐秀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12、2012BAD04B03、2013BAD07B03);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2016NWB036-12-18)
2013~2016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评价300份玉米种质对两种灰斑病菌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和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的抗性。结果表明,对玉米尾孢表现高抗、抗和中抗的种质分别为10、100和121份,表现感和高感...
关键词:玉米 玉米灰斑病 抗性评价 玉米尾孢 玉蜀黍尾孢 
科研人员解析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信息
《种业导刊》2017年第10期34-34,共1页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引起,是一个世界性的病害,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30%之间。在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据报道损失可达60%以上。中科院微生物所刘俊课题组和黑龙江大学马淑梅教...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基因组信息 科研人员 解析 产量损失 生理小种 黑龙江大学 东北地区 
微生物所等解析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信息
《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第27期54-54,共1页郑庆伟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C ercospora sojina Hara引起,是世界性的病害,同时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一个主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的发病最重。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至30%之间。在阿根廷和巴...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基因组信息 微生物 解析 东北三省 产量损失 东北地区 褐斑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