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作家

作品数:265被引量:26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嘉良陈夫龙常丽洁秦方奇王木青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小说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郁达夫文迹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孙郁 
最初的新文学作家,许多是有些前卫性的特点的,因了对于旧道德的偏离、表现手法的大胆,也颇受了讥讽。新式作家被目为不道德者甚多,因为雅正的面孔消失到里巷的箫声中去了。比如郁达夫背上了黄色、颓废作家的骂名,属于绅士与士大夫的逆子...
关键词:新文学作家 郁达夫 私小说 旧道德 柳永 逆子 前卫性 士大夫 
新发现的老舍翻译小说《爱,怎么来找纪耳笛教授》
《新文学史料》2021年第3期142-146,共5页王玉 
当前,各种报纸、期刊、图书数据库愈加完善,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技术愈加发达,这为新文学史料的钩沉索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大批知名新文学作家的佚作在近年被发现、披露。不过,尚未进入数据库的报刊图书则容易被研究者忽视。以《北平...
关键词:翻译小说 新文学作家 缩微胶卷 佚作 互联网检索 老舍 图书数据库 
现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农民起义重构及其辨析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3期14-22,共24页汤哲声 
国家社科基金基础类重点项目“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与大事记整理研究”(20AZW019)的阶段性成果
如果将历史宫闱小说、历史掌故野闻等文类均称作历史演义小说的话,现代中国的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数量则汗牛充栋,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数量之最。中国学界对历史小说的研究一直很重视,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文学作家创作的历史小...
关键词: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小说 新文学作家 创作数量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农民起义 
哈尔滨左倾报刊对萧红创作的影响——以《大同报》两份文艺副刊为例
《鲁迅研究月刊》2020年第4期84-91,共8页朱燕颐 
哈尔滨是萧红生命中一座重要的城市,1927年,17岁的萧红来到这里,进入"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学校"求学。这是一所校风严谨守旧的女校,却有着喜爱新文学、向学生大量推介新文学作家作品的国文老师,萧红也因此得到新文学启蒙。另外,因未...
关键词:文艺副刊 《国际协报》 《大同报》 东北沦陷期 情爱小说 金剑啸 生存处境 梁山丁 伪满洲国 新文学作家 底层人民 哈尔滨 
“看/被看”结构与侦探小说叙事模式的改良——以师陀的短篇小说《侦探》为例
《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11期57-62,共6页邓小红 
鲁迅小说《示众》的“看/被看”结构形式以其格式的特别被赞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经典的结构模式。1934年7月,师陀以芦焚为笔名于《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短篇小说《侦探》,《侦探》文本选取刑事探案题材,叙写了一起公寓枪袭案的...
关键词:侦探小说 短篇小说 结构模式 师陀 叙事模式 新文学作家 改良 中国现代小说 
新文学作家笔下的“旧”小说述论
《黄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52-56,共5页张振国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6A0892)
清末民初是我国文言小说的变革期,虽然文言小说受到白话小说倡导者的批判和攻击,但直到"五四"之前,都几乎与白话小说分庭抗礼。甚至一些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作家,如鲁迅、叶圣陶、刘半农等人都曾经创作过文言小说。这些新文学作家...
关键词:新文学作家 文言小说 鲁迅 叶圣陶 刘半农 
民国教育体制下的鲁迅讲演及新文学传承被引量:2
《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4期12-22,43,共12页李宗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10BZW104)的阶段性成果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的一系列"格式特别"的现代小说,引起了文坛的高度重视;他被许多文学青年或社会名流邀请到学校讲演,同时也受到了热烈欢迎。鲁迅的讲演成为他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传播新文化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鲁迅思想 民国教育 新文学作家 关于鲁迅 现代小说 青年学生 文学创作 文学青年 魏晋风度 国文系 
探寻启蒙质素的文学被引量:1
《群言》2015年第6期45-47,共3页姜异新 
启蒙的本质是一种自主质疑式的革命性思维,一种能够依靠理性主宰自我,又能当下警觉,随时自我质询的动态反省能力。而文学是一种情感的、想象的,重直觉的创造性思维,是人类能够敏锐觉察自我的审美沟通方式。在由各种条件聚合而生成的世界...
关键词:质素 创造性思维 新文学作家 问题小说 写作姿态 生存状态 娜拉 现代性 固有观念 乌托邦式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世俗透视
《长城》2014年第06X期147-148,共2页王建茹 
张爱玲小说之所以备受欢迎主要是由于其作品融合了情与理,不仅融入了其自身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而且始终以一种透视、超然的态度观察世俗中的一切。许多新文学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对人物的塑造往往分为两类,一类会让读者充满同情,而另一类则...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 世俗生活 新文学作家 小说题材 情与理 顾曼 十八春 男权意识 天才梦 《金锁记》 
《孔夫子吃饭》与新文学作家1930年代的孔子书写被引量:3
《郭沫若学刊》2012年第3期50-53,共4页杨华丽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诞生与衍化研究"(编号11YJC751101);四川省教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专项研究项目"郭沫若后期历史小说与初期新生活运动"(项目编号GY2011c02)的阶段性成果
《孔夫子吃饭》是郭沫若后期历史小说创作的开篇之作,是他在1935年的语境下,对《吕氏春秋》记载的"故"事进行的"新"编,其用意,除了解释史料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讽刺新生活运动的荒谬以及领袖意识旺盛的蒋介石。将《孔夫子吃饭》置于1930...
关键词:《孔夫子吃饭》 新生活运动 历史小说 孔子书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