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作

作品数:184被引量:1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朝平逯艳凌孟华叶君远陈开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摹写与主体性的缺失——丁玲佚作《杜秀兰》论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5年第1期36-40,48,共6页秦林芳 
20世纪50年代,在现代时期以小说家名世的丁玲只写出过两部小说的片段。除革命历史题材的《在严寒的日子里》外,便是她于1955年底到1956年初创作的现实题材的《杜秀兰》(未完稿)。《杜秀兰》现有六个部分,是丁玲在特殊境遇中写就的。195...
关键词:中国作协 革命历史题材 丁玲 《在严寒的日子里》 现实题材 主体性 小集团 
敞开的视野与隐匿的问题域——对柳青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的征候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102-112,共11页赵勇 
柳青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是一部赵树理似的“问题小说”,因为它确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出身的老干部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新心理和新表现。但因作者主要是在“农民出身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出身的新干部”这一“二元...
关键词:柳青 《在旷野里》 思想改造 问题域 征候阅读 
重新认识柳青:作为思想者的柳青
《中国青年》2024年第24期16-17,共2页王军 
柳青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出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柳青。一部《创业史》,柳青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已成定评。过去对于柳青的研究,由于时代的原因、资料的匮乏和研究者视野的限制,被“塑造”出来的柳青基本上是平面的和单向度的。...
关键词:《创业史》 现实主义作家 柳青 思想者 佚作 单向度 重新认识 旷野 
柳青佚作《在旷野里》可谓是《创业史》的前史
《中国青年》2024年第24期25-27,共3页贺绍俊 
《在旷野里》这部作品写于1953年,因为柳青还未完稿时便全身心投入《创业史》的写作之中,所以这部作品在他生前一直没有被拿出来发表。柳青女儿刘可风郑重地将这部作品的手稿拿出来,经过她和专家们的整理,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细读这...
关键词:《创业史》 柳青 无穷魅力 经典现实主义 前史 旷野 
“不烧”与“烧完”:从《诗人的心》到《死火》的精神转换——由周作人的一首翻译佚作说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1期154-172,共19页柳冬妩 
爱罗先珂用世界语与日语口述,周作人记录、笔译了那特孙的诗歌《诗人的心》和《现代问题》演讲稿。爱罗先珂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演讲,特别是演讲中吟诵《诗人的心》,对鲁迅的内心产生了深切撞击。那特孙被看作俄国知识阶级的重要诗人,...
关键词:鲁迅 《死火》 那特孙 爱罗先珂 互文性 
“政治任务”与“文化任务”的交错——新见1940年代中期三篇李健吾集外佚作考释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高强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一般项目(CLWX23004)。
《论历史和现时(致俞)》《舞台和文学—法国十七世纪》《看司徒乔的画》是新发现的李健吾创作于1940年代中期的三篇集外佚作。《论历史和现时(致俞)》引出了李健吾和俞两人关于戏剧《金小玉》的争辩,从中可见历史性创作日渐被现时性创...
关键词:李健吾  佚作 文艺转型 戏剧 
农村知识青年出路、前途问题的丁玲式书写——读丁玲佚作《杜秀兰》被引量: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程凯 
新近整理的丁玲佚作《杜秀兰》是书写农村知识青年出路、前途问题的小说。这一创作主题成为热点与1953、1954年的“教育整顿”和1955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高潮密切相关。丁玲之写《杜秀兰》源于她在京郊下乡的体验,基于她书写现实重大题...
关键词:丁玲 《杜秀兰》 农村知识青年 教育革命 
“旷野”的文化属性与柳青的文学传承
《文学自由谈》2024年第4期103-110,共8页邢小利 
一柳青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在《人民文学》2024年第1期刊出,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24年1月以平装和精装两种形式出版了单行本。《在旷野里》是柳青于1953年写的,生前没有写完,也没有发表,如今,在创作70年后、作者去世46年后问世,引...
关键词:《人民文学》 李建军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文学传承 柳青 文化属性 佚作 旷野 
柳青《在旷野里》的文学史意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4期26-35,共10页王鹏程 
《在旷野里》是柳青创作《创业史》之前未完成的一部表现新中国建设“风景”的长篇佚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浮作风的长篇小说。1953年,第二次全国文代会确立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创作的最高规范,《在...
关键词:柳青 佚作 《在旷野里》 文学史意义 
提问模式的小说写作及其他——论柳青的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
《新华文摘》2024年第9期89-91,共3页李建军 
在人们的印象里,柳青属于典型的“赞同型人格”。这种人格的人,心情乐观,态度积极,乐于肯定和接受一切,但亦恂恂如也,缺乏足够成熟的批判精神和足够自觉的问题意识。就思想方式来看,柳青习惯于接受固有的思想,而不是探索和发现新的思想...
关键词: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写作 柳青 写作模式 初期创作 提问模式 文学创作 论证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