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形象

作品数:54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新生孙磊肖玮李晶蔡永辉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文艺研究》《中华书画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绘画中的异形人物分析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程炜琳 
德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绘画中的人物肖像造型充满了离奇、怪诞的特点,他将人性“异化”直观地转译到画面上,在具象与抽象之间以一种非叙事的表达手法去创造“异形”。本文首先对“异形”概念进行理论阐述,探讨“异形”与“变...
关键词:异形人物 埃因霍夫 绘画形象 身体叙事 
明代虎绘画形象的嬗变及其审美意蕴研究
《艺术评鉴》2024年第19期37-42,共6页邱俊熔 
本文以明清虎绘画形象的嬗变及其审美意蕴为主题,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揭示虎形象在明清文化中的多层次内涵。通过考察虎绘画与社会心理、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如何影响人们对权力...
关键词:虎文化 艺术创作 审美意蕴 符号学 
真实限制了艺术创造
《中国油画》2024年第5期14-14,共1页尚辉 
在饱览了意大利锡耶纳、佛罗伦萨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之后,再度回到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上海油画展区,短时间内形成的空间穿越,或许对当下中国油画普遍像照片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说句老实话,油画展区中那些众多的以人物形象为主...
关键词:写实油画 全国美展 绘画形象 造型能力 人物形象 锡耶纳 摄影 佛罗伦萨 
中国古代绘画中牛的形象与程式解读
《新疆艺术(汉文)》2024年第4期120-127,共8页邓白雪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中国绘画史中牛的形象的审美初萌、程式表现及图像隐喻等问题展开分析,发现牛的形象在唐代时脱离农耕活动的限制萌发审美意识。在宋代诗歌文学和风俗画的双重影响下,“牧牛图”盛行一时,这种一人一牛的组合方式在明...
关键词: 绘画形象 表现程式 图像隐喻 
明代洛神绘画形象嬗变及其审美意蕴研究
《艺术评鉴》2024年第13期43-48,共6页王彰韬 
洛神题材的绘画形象,从宋元时期超然脱俗的“凌波女神”转变为明代由雅入俗的“多情佳人”,与明代的经济状况、政治环境以及戏曲、小说等艺术的流行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明代洛神题材绘画的代表作,丁云鹏的《洛神图》和仇英的《春思美...
关键词:《洛神图》 《春思美人图》 绘画形象 审美意蕴 
实践与理想被引量:1
《中华书画家》2020年第8期78-83,共6页邵大箴 
人物画,不论是油画还是水墨画,都有几个层次的讲究:形,这是最基本的,要达到“似”的要求,即形似;在形似的基础上求表现对象的神情,即神似,做到“形神兼备”。如何在描绘中,在形式语言中,注入作者的主观感情,使绘画形象具有更多的感情色...
关键词:形神兼备 水墨画 绘画形象 形式语言 人物画 主观感情 油画 感情色彩 
古风意蕴 继往开来——《点石斋画报》插画对中国传统绘画形象的传承被引量:1
《艺术品》2020年第4期66-71,共6页王佳欣 
《点石斋画报》(1884—1898)作为《申报》的副刊,是中国晚清知名的时事风俗画报。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将其内容归纳为"奇闻""果报""新知""事实"四类1,画报内容包罗万象,兼备新闻性和娱乐性。刊行的十五年间,共刊出4200余幅图文并茂的插...
关键词:《点石斋画报》 中国传统绘画 《申报》 陈平原 北大中文系 民众生活 插画 图文并茂 
再现的美学品格
《中国油画》2020年第1期10-10,共1页尚辉 
当下中国油画所普遍存在的将照相图像形象搬入画面当作绘画形象的现象,显然是混同了视觉真实复制与再现性绘画审美价值的区别。假若如此,绘画的审美价值也便不复存在而完全可以通过摄影取代了。就审美价值而言,绘画,尤其是优秀的再现写...
关键词:视觉真实 美学理想 绘画形象 美学品格 写实绘画 审美价值 摄影 油画 
蚌埠历史人物形象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用——以大禹绘画形象为例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40-44,共5页柏杉杉 
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蚌埠历史人物形象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用研究”成果(BB18C033)
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让现代旅游消费者形成了极度反感的心理特征,不仅对于旅游项目的吸引度构建无效,且产生了诸多消极的被动影响。旅游纪念品承载了当地特色文化,是消费者再度回忆旅游文化的客观载体和重要媒介。所以对于旅游纪...
关键词:蚌埠 历史人物形象 旅游纪念品 设计应用 大禹 
文化情境转变中的现代水墨绘画语言形态
《文艺争鸣》2018年第12期192-196,共5页王可刚 孟庆凯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是中国文化史、美术史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期,中国水墨绘画作为民族传统的经典模式也随着文化情境的转变进行着语言形态的转型。传统的水墨绘画作为民族文化成果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关键词:现代水墨 绘画形象 语言形态 文化情境 中国文化史 民族传统 21世纪 20世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