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居住模式

作品数:28被引量:17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劲杨豪中张卓李文吴南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工程管理学报》《住区》《中国房地产业》《城市规划》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衢州礼贤未来社区商品房
《建筑技艺(中英文)》2024年第7期78-89,共12页吴轩 唐灿东 张春莲 
在浙江“未来社区”实践对居住区模式和规则的反思和创新推动下,衢州礼贤未来社区商品房通过重塑庭院空间、强化人群混住,以开放的边界,构建面对城市、社区和组团的三层公共交往空间,旨在重拾居住与城市文脉和街区生活的关联。
关键词:未来社区 开放边界 混合居住模式 
混合居住模式下的人才安居房建设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例
《建筑与文化》2022年第3期162-164,共3页张鹏 方遥 张书阳 李梦莹 
通过合理的建设人才住房,提高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才吸附力,为了解决目前江北新区各类各级人才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法规和制度上保障各类人才的住房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江北新区不同层次人才居住的稳定发展需要,根...
关键词:混合居住模式 人才安居房 建设策略 江北新区 
从日本日照标准修正看混合居住模式下的社会公平
《住区》2021年第6期56-63,共8页韩林飞 姜彦旭 李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578041)“我国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居住区环境改善、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生态效益四者关系研究”。
居住空间分异是以个体经济收入差异为显著特征的社会阶层分化在空间上的投射,导致弱势群体聚居地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不健全,中低收入人群生活被边缘化。本文提出混合居住模式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除了依靠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公共政...
关键词:居住区设计 日照标准修正 居住空间 混合居住 社会公平 
“自下而上”混合居住的老城社区社会空间特征研究--以苏州古城社区为例被引量:1
《建筑与文化》2020年第7期78-82,共5页吴婉儿 黄春晓 
混合居住被认为是解决当下居住分异加剧的重要手段,全面剖析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空间与社会效应,能透彻理解混合社区的价值和问题,为混合社区的建设、改善提供实证依据。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苏州古城"环秀-察院场"社区进行...
关键词:混合居住模式 “自下而上” 社会空间 混合社区 
从建设到治理:社会心态视角下我国混合居住模式调整策略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50-56,共7页苏慧丽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CSH02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CSH046,15BSH131)。
自2007年起,我国开始在一二线城市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的混合居住政策,通过混合居住模式达到减少居住空间分异和促进社会融合等目的。然而从居住使用的社会心态角度来说,混合居住模式更容易导致居民形成不良的社会心态,主要表现为中高社...
关键词:社会心态 混合居住 治理 社会工作 
大城市混合住区实践被引量:3
《城市住宅》2018年第5期74-78,共5页周瑞雪 赵冠皓 
结合"混合居住模式"在国内外的背景与现状,以北京住宅项目实践为例,探讨大城市混合住区开发策略,并通过空间整合和价值策略2方面论述混合住区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住区 混合住区 混合居住模式 空间整合 价值策略 
杭州城市化过程中的居住隔离问题研究
《中国房地产》2018年第9期20-30,共11页周家乐 陈多长 踪家峰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2018C25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成与重塑机理:城市空间规划;社会转型与居民公共服务"(71561137003)的资助
在加快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各阶层在社区规模、社区品质、居住区域等方面的差异日渐显著,即所谓的居住隔离问题。居住的隔离与分化会引发诸多不良社会效应。对居住隔离的剖析能够为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特别是住房政策提供重要决策...
关键词:城市化 居住隔离 住宅 混合居住模式 
北京旧城改造更新中混合居住模式研究的意义被引量:1
《建筑与文化》2016年第8期134-135,共2页卢春双 
在城市更新的发展进程中,北京旧城不断出现的社会隔离和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受到政府、社会团体及广大居民的密切关注,旧城合理更新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北京旧城的改造更新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北京旧城 混合居住 住宅改造 
混合居住模式:助推流动人口从“寄居”走向“安居”被引量:5
《决策探索》2014年第14期43-44,共2页杨菊华 
流动人口居所与本地市民居所隔离性强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是个人财富与社会地位的凝聚与物化,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中国人而言,"人以宅为家",住房被视为"安身之所",有房才能稳定扎根,无房始终...
关键词:流动人口 居住模式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安居 混合 人类生存 社会地位 个人财富 
农村阶层分化与“住房地位群体”被引量:18
《人文杂志》2014年第5期118-124,共7页刘锐 刘小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的土地纠纷及其解决研究”(13CSH049);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乡村重建路径下的乡土中国转型研究”(14Q030)
提高居住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是农民家庭的不懈追求。浙江农村在经历快速工业化后,村庄内部出现剧烈的经济分层,宅基地的"福利分配、免费使用"机制被打破,"住房地位群体"所隐含的空间隔离逐渐出现并扩大。"住房地位群体"在模糊的社会位...
关键词:农村阶层分化 宅基地 住房地位群体 空间隔离 混合居住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