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复制

作品数:630被引量:739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彭锋唐宏峰陈安然徐子昂刘方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塑灵韵——跨媒介理论视域下的电子游戏《江南百景图》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金培 刘毅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20ZD2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单列项目“19—20世纪德语国家艺术史学传统与核心概念研究”(18CA164)的成果。
灵韵来源于时间的积淀,而记忆是包含了时间的现象。一件当下生产的文化艺术品,需要借用一个遥远的、带有文化记忆与认同感的“原作”,将新生的植物嫁接在已经成熟的植株上来完成灵韵的重塑。数字技术将原作转化为电子形式,从文字到图像...
关键词:灵韵 跨媒介 后机械复制时代 电子游戏 
论《佐利姑娘》中的机械复制与共同体构建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年第1期61-65,共5页付嘉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伦·麦凯恩的命运共同体书写研究”(批准号:18BWW042)。
在《佐利姑娘》中,麦凯恩聚焦吉普赛诗人佐利与她所在的吉普赛群体,描述了不同族裔之间的对话与冲突,展现其共同体式的展望与愿景。麦凯恩对现代技术与有机共同体形塑所展开的思考值得读者关注。麦凯恩在文本中探索了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
关键词:科伦·麦凯恩 《佐利姑娘》 印刷现代性 机械复制 共同体 
机械复制时代中国微观造型艺术的“大众化”走向被引量:1
《艺术传播研究》2022年第2期79-85,共7页郭书 李书春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微观造型艺术及其时代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1BF102)成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深度介入艺术创作过程,微观造型艺术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原有手工艺作品的“原真性”被弱化,“光韵”衰竭;另一方面,艺术作品的“现实活力”得到了增强。这些变革都与大众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增强密...
关键词:微观造型艺术 艺术的机械复制 艺术创作倾向 审美接受 
机械复制时代的拜物景观与另类反抗——重思本雅明都市叙事中的资本批判思想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年第2期271-282,731,共13页李坤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项目编号:18ZDA015)阶段性成果
破解资本生产的本质与逻辑之谜是根本性地透视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消亡的基本前提。面向工业时代以来资本塑造下的复杂文明样态,“欧洲最后一位文人”——本雅明着力以都市叙事的风格、空间批判的视角以及隐喻现实的意象来捕捉...
关键词:拱廊街 闲逛者 机械复制时代 资本批判 
论本雅明电影哲学思想的超越性——重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21年第8期101-106,共6页马立新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非义行为及其对抗机理研究”(课题编号:20BC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提出了艺术"光晕"理论,受到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和征引。然而,学界对他与此密切相关的更具开创性价值的电影理论却语焉不详。事实上,本雅明建构"光晕"概念不过是他考察电影艺术的逻辑起点,而他对电...
关键词: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光晕 电影的革命性贡献 
重复的三重变奏:机械复制、数码重复与数字克隆被引量:3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24-35,共12页姜宇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法国哲学的审美维度研究”(项目号:17BZ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重复是思想史上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只不过,在古典版本之中,重复更多地带有积极和肯定的含义,且将差异纳入自身作为内在环节。但到了机械复制的时代,差异的环节不仅日渐消失,而且重复也日渐成为一种时代的症候和焦虑。现代哲学试图以...
关键词:重复 机械复制 数码重复 数字克隆  
私人复制的著作权法制度应对:从机械复制到云服务被引量:18
《中国法学》2021年第1期189-209,共21页杨明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知识产权交易基本理论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7BFX116)的阶段性成果。
私人复制长久以来主要表现为手工抄写,因而立法对之一直未有专门的制度安排。随着复制设备及介质的家庭化,私人复制对著作权人利益的影响逐渐受到著作权法的重视,补偿金制度的创设,即是许多欧美国家针对私人复制的负外部性所作出的制度...
关键词:著作权法 私人复制补偿金 合理使用 机械复制 数字时代 云服务 
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家地位的改变和艺术品“光韵”的消失——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再审视被引量:3
《前沿》2020年第3期33-36,共4页赵红艳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实践研究”(19XKS003);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研究”(18BJY037);2018年度青海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祁连山国家公园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制研究”(18021)。
本雅明作为阐述"艺术生产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把艺术生产直接看作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并使之成为唯物主义的重要命题,是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否定了一直以来流传的神赐说。通过阐述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中艺术...
关键词:本雅明 机械复制 艺术家 艺术产品 
新技术影像的视觉实践与城市空间生产
《电影评介》2020年第2期17-21,共5页于莉莉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都市文化生产的媒介实践研究”课题下的成果。
一、视觉技术的持续发展视觉文化的发展与视觉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从视觉技术的角度来看,视觉文化大致经历了手工模仿、机械复制和数字虚拟三个比较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周宪教授在研究视觉技术时认为,视觉技术包括观看物象或图像的技...
关键词:视觉技术 图像制作 数字虚拟 微观领域 机械复制 图像传播 视觉文化 历史发展阶段 
断砖一出人间后:保母塼志的发现、传播与接受被引量:2
《美术学报》2019年第6期22-28,共7页叶康宁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有正书局与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出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8AF004
保母塼志自出土之后,经过姜夔、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品题,并经过不断的复制传播,成为书法经典。本文对《保母帖》的经典化过程,以及聚讼纷纭的争议点进行了剖析。并讨论了《保母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遭际及深层原因。
关键词:《保母帖》 经典化 机械复制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