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作品数:31492被引量:15292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同道刘忠波何苏六牛光夏王庆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河南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电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纪录片通俗化的观念缘起、内在逻辑与路径探析
《当代电视》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王浚丞 刘悦坦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区新媒介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编号22BXW114);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纪录片讲好山东故事”的理念创新与策略研究(编号2023WHLC040)。
通俗化作为中国纪录片走向观众的基本观念,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纪录片业界追求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主动探索,并在随后的大发展阶段出现了定位模糊的问题,暴露出“工具论”视域下纪录片通俗化的弊端,如急于求成、临场发挥等问题。中国纪录片...
关键词:纪录片通俗化 观念缘起 内在逻辑 路径 
小切口描绘宏大场景 多视角阐释深刻主题——纪录片《千万工程》全景展现浙江乡村万千变化
《当代电视》2025年第4期101-104,共4页姜岩辉 
纪录片《千万工程》以多元视角展现乡村蝶变,完整梳理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大工程在浙江实施的全过程,深度凝练这项为民工程实施20年来积淀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关键词:千万工程 乡村 情怀 建设 
混合的观看框架与美学策略:纪录剧的身份阐释
《当代电视》2025年第3期73-78,共6页姚盛仁 
纪录剧通过影像的展示方式和范畴化来塑造观众的不同期待,在观众心理中创造出真实与虚构混杂的印象,进而成为独立的影像类型。纪录剧具有“模糊性美学”的独特美学策略,能够引起观众对真实性的反思,激发对社会事件的深刻思考,为观众提...
关键词:纪录剧 纪录片概念 模糊性美学 感知方式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视听表达、内容构建和解说词呈现
《当代电视》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李金梅 
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在视听表达和内容构建、解说词呈现等方面不断革新,以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和主流价值询唤。具体表现为通过科技赋能以更为灵活多变的影像和数字化手段去呈现历史变迁、王朝兴替;以生动的画面造型、鲜明的画面色彩...
关键词:历史题材纪录片 视听表达 人文性 戏剧性 解说词 
浪漫记忆的“匣”与“钥”:荆楚文化纪录片的记忆之场构建
《当代电视》2025年第3期85-88,共4页吴静 李燕群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网络视听节目数字营销人才定向培养培训项目(项目编号:2024022996523);黄冈师范学院校级一流课程《影视美学》(项目编号:2024kc03)阶段性成果;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纪录片创作》建设成果。
重温荆楚文化精神、重构荆楚文化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荆楚文化纪录片创作的要旨。荆楚文化纪录片从浪漫记忆的储存、拓展和激活三个维度构建荆楚文化记忆之场,隐喻性符号、空间化体裁和流动性媒介技术是其主要构...
关键词:荆楚文化纪录片 记忆之场 浪漫记忆 
纪录片《定风波》的叙事策略与审美意蕴
《当代电视》2025年第3期89-93,共5页刘佳富 
贵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旋律影视作品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24BS015)阶段性成果。
纪录片《定风波》立足真实历史进行主题建构与叙事演绎,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精心选取苏轼人生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仕途生涯作为叙事节点,多维度展现苏轼的政治抱负与儒者情怀。在叙事策略上,该片通过历史故事的经典叙事演绎、生动有趣...
关键词:纪录片《定风波》 叙事策略 审美意蕴 
地方发掘、技术驱动与价值拓展——2024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发展研究
《当代电视》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韩飞 赵甜 
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口述史料的新中国纪录片生产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4YJC760185);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UC24ZL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4年中国纪录片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重大主题、主线类创作与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频互动;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寻根探脉,盘活历史;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注重温暖现实观照与建设性表达;自然生态类纪录片建构中国生态影像美学,彰显人文气...
关键词:2024年中国纪录片 地域性 技术驱动 价值拓展 
UGC模式下纪录片的大众参与机制与文化价值建构
《当代电视》2025年第2期83-88,共6页杨森 廖思怡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的生态灾难叙事研究”;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灾害与华文文学书写研究”(编号:GD23XZW03);佛山市社科基金项目“佛港澳文学的灾害书写研究”(编号:2024-GJ076)阶段性成果。
UGC模式下的参与式文本延伸到纪录片领域,共创式的UGC纪录片成为一种新的影视形态。UGC纪录片延续了短视频拥有的文化参与属性,其内容生产权力分散至大众手中,大众通过参与互动实现了自主的影像赋权,但UGC纪录片文本内部存在不同文化的...
关键词:UGC 纪录片 参与式文化 文化价值 媒介记忆 
黄河题材纪录片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当代电视》2025年第2期89-93,共5页信博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智能化背景下‘黄河故事’叙事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CYS049)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黄河主题纪录片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4-ZZJH-417);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影视专业教学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黄河题材纪录片是建构黄河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载体。黄河题材纪录片的集体记忆建构逻辑是以物质符号和精神符号的双重表征实现记忆储存,以自然场景和仪式场景的联结实现记忆激活,通过身份话语凝聚民族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图景构建生命...
关键词:黄河题材纪录片 集体记忆 共同体话语 
技术驱动新范式:微纪录片的审美转向与现代性表征
《当代电视》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高月 罗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纪录片批评史研究”(项目编号:20BXW033);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徽派’纪录片的历史演进与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CX120)的阶段性成果。
微纪录片是技术驱动的纪录片新类型,它以精短的时长为特征,在历史演变中经历了从蛰伏到主体觉醒的过程。作为独立的艺术样态,微纪录片“凝缩”与“增容”的特质带来内容、叙事及传播格局的全面变化。微纪录片的演变隐喻着新的观看之道,...
关键词:微纪录片 美学范式 现代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