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色

作品数:247被引量:33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元鹏飞解玉峰延保全郑嫩珠傅谨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脚色理论视角下马森的独幕剧研究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30-148,共19页梁燕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台湾话剧史(1895-至今)”(项目编号:15BZW172)的阶段性成果。
马森的独幕剧《一碗凉粥》《弱者》《进城》在脚色浓缩中表现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矛盾和困境;《朝圣者》《在大蟒的肚里》在脚色反射中透视精神与物质,照察理想与现实,在二元对比中层层剥开人群与人性的底层逻辑。...
关键词:马森 脚色理论 独幕剧 《花与剑》等 
戏曲艺术体制的现代化过渡--论新编历史剧脚色制的变动与恪守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91-101,共11页王一冰 
江苏省202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戏曲电影舞台艺术体制的电影化转换研究”(项目编号:2024SJYB043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项目编号:19BZW098)的阶段性成果。
新编历史剧为了宣传唯物史观、表现“人道主义”等思想观念;为了实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艺术观念,对传统戏曲“脚色体制”的类型化艺术表现进行了诸多方面的革新。与此同时,戏曲脚色体制的形态整体性,依然在表演的舞台实现、演出的组...
关键词:新编历史剧 脚色制 现代化 戏曲 
从“三刺三杀”看刺杀旦行当的表演与流变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62-67,共6页陈杰 
刺杀旦是戏曲行当中旦类脚色的一种,刺杀旦这一脚色可见于昆曲与京剧。刺杀旦行当与“三刺三杀”六个折子戏关系密切,“三刺”即《一捧雪·刺汤》《铁冠图·刺虎》《渔家乐·刺梁》,“三杀”即《义侠记·杀嫂》《水浒记·杀惜》《翠屏...
关键词:“三刺三杀” 刺杀旦 脚色 昆曲 
伎艺表演的离合与中国古代戏曲脚色格局的变异
《戏剧艺术》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范德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元杂剧角色符号研究”(18YJC751010)的阶段性成果。
伎艺表演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演艺综合化的大趋势中,各类伎艺表演都被纳入中国古典戏曲表演的范畴,于宋元之际产生了全本戏。全本戏根据角色在剧中的主次地位为其派定脚色类型,形成了由主要脚色、次要脚色和过场脚色所构成的三层脚...
关键词:伎艺表演 离合 戏曲 脚色格局 
宋杂剧脚色簪花首服造型探析被引量:1
《服装设计师》2024年第5期42-46,共5页凌雯 俞超静 
宋代簪花盛行,在宋杂剧脚色人物形象上簪花首服亦频繁出现。文章通过出土和传世的文物、图像及史料文献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研究宋杂剧中簪花首服造型特征,探讨其作用与象征内涵。研究认为,宋杂剧中簪花首服根据演出形象而存在不同...
关键词:宋杂剧 簪花首服 杂剧雕砖 
戏剧礼俗传统与“跳加官”形态的生成
《戏曲艺术》2023年第4期31-40,共10页卢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神祗敷演与人神关系研究”(项目编号:GD21YYS12);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培育项目“传统戏剧礼俗视域下的‘跳加官’形态研究”阶段成果。
“跳加官”是中国古代演剧史上一类独特的表演,其演艺形态的潜伏、孕育、成型与戏剧史漫长的发展历程相伴共生,以短小的体量裹含了巫傩传统、戏剧传统、商业传统嬗变的轨迹。“跳加官”表演兼顾了巫傩禁忌与广义颂祝的诉求,经历从戏剧...
关键词:礼俗传统 巫傩禁忌 广义颂祝 戏班脚色 商业民俗 
道在戏谑——论徐渭对戏曲戏谑趣味的自觉追求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21-27,共7页何厚耀 何萃 
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典戏剧结构体制对戏剧叙事的规约研究”(项目编号:20ZWB00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体结构规约下的中国古典戏剧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1988)阶段性成果。
徐渭的戏曲评点表现出对戏曲趣味性的重视,他认为趣味性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特征。而这种趣味,正是“没正经”的、戏谑的喜剧趣味。在戏曲创作中,徐渭抱着戏谑游戏的态度,在作品中安排了大量的喜剧性情节,着意利用对比反差来强化喜剧效果...
关键词:徐渭 戏曲 趣味性 脚色 
南戏中生旦脚色核心地位的深度考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第6期64-71,共8页范德怡 周津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元杂剧角色符号研究”(项目编号:18YJC751010);集美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116)。
生、旦脚色在南戏脚色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早已成为学界共识,却从未有人核实过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根据对现存十种保存南戏原貌较好的早期南戏剧本的考察,生、旦两种脚色在南戏中确实居于核心地位。从演唱曲牌的情况来看,南戏中生、旦标...
关键词:南戏 脚色 生旦 
明刊本杂剧《赵氏孤儿》中脚色与观众的交流
《人文天下》2023年第11期74-80,共7页何帅 
元杂剧将脚色制和代言体相结合,强化了脚色与观众的交流,脚色化为剧中人,以第一人称与观众对话、交流,使观众沉浸于剧情中。元杂剧《赵氏孤儿》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两个版本,明刊本《赵氏孤儿》通过对脚色的宾白、唱词、科范、装扮、道具...
关键词:代言体 脚色制 宾白 科范 戏剧 
从小说叙事到戏曲叙事——以《昇平宝筏》对《西游记》的改编为例
《四川戏剧》2023年第10期19-24,共6页周固成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至民国时期西游戏研究”(项目编号:22FYSB032);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清民国西游戏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YJC751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宫廷大戏《昇平宝筏》对小说《西游记》的改编主要表现在叙述层面,包括脚色配置、排场安排、曲唱宾白以及科介关系等共同形成的叙事格局。脚色配置的类型化拓展了戏曲人物的表演性,排场安排的舞台化与曲唱科白的剧戏化均为刻画人物、推...
关键词:《昇平宝筏》 戏曲叙事 脚色配置 排场安排 曲唱科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