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权

作品数:212被引量:23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周利敏段知力魏晓欣陈彬陈彬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08年日本在华领事馆“本邦布教者及布教状态”调查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36-152,287,共18页付海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日商约与双边经贸关系研究(1871—1931)”(项目号20CZS055)的阶段性成果。
1908年11月16日,日本外务省经驻华公使馆向上海总领事馆等22个使领馆下达了一份机密训令,核心内容是要求各领事馆调查辖区内在华布教日人及布教状态,具体包括布教者的年龄、宗派、布教方法、布教经费、信徒数量、地方官民的人缘等内容...
关键词:日本 东本愿寺 西本愿寺 布教权 
明治前期日本天皇宗教权威的构建被引量:1
《历史研究》2023年第5期124-142,M0006,共20页贾思京 刘岳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维视角下的日本现代化专题研究”(22JJD770040)阶段性成果。
《明治宪法》的颁布将明治时代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奠定了近代日本宪政体制基本框架。天皇宗教权威是通过重申“天照大神—天皇”结构,使天皇“神圣”化以及“神圣天皇统治”共识化而形成的,是官方宗教政策与社会尊皇倾向相互“匹配”的...
关键词:天皇 明治 政教关系 “国体” 宗教权威 
中世纪末期高卢主义的理论建构——科姆·基米耶《布尔日国事诏书注释》中的王权与教权被引量:1
《世界历史》2023年第4期77-97,I0005,共22页董子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法国习惯法编纂与地方治理体系构建研究(1454—1539)”(项目编号:21CSS026);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欧洲史研究新趋势探索:研究与翻译”资助。
1486年,巴黎教会法学家科姆·基米耶出版了《布尔日国事诏书》的注释本。在这部高卢主义理论经典中,基米耶阐明了高卢主义的王权与教权观念。就王权而言,基米耶主要论述了“法国国王不承认世俗上级”、男性世袭、王国不可让与、高等法...
关键词:法兰西王权 政教关系 高卢主义 公会议至上主义 布尔日国事诏书 
汉始皇帝考——天子君权与天师教权之源
《文史哲》2023年第3期57-95,166,共40页姜生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项目批准号:2018861)研究成果。
“汉始皇帝”是基于汉家和高祖之神化渐次演变形成的汉代思想史概念,然至今不为人知。西汉完成了汉高祖“配上帝”的神化,形成了皇帝谒高庙受命乃合法化为真天子的国家祠庙官礼传统。在此基础上,“赤精子之谶”产生于民间并长期作用于...
关键词:汉高祖 王莽代汉 “汉始皇帝” 汉代天师道 五斗米道文物 《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太平经》 
向日本寻求保护?——1915年汪雨春投书日使保护庙产案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第2期151-163,共13页付海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寺庙概况量化研究”(18AZS020)。
1915年7月,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后不久,拱卫军探访公所密探查获安徽芜湖佛教分部总务科干事汪雨春,以安徽青阳县一宿庵僧人了道为名,投书日本驻华公使,建议日本应借中国政府不保护佛教财产之机,与中国政府交涉保护、归还佛教被地方抢夺之财...
关键词:汪雨春 布教权 庙产兴学 汪德渊 二十一条交涉 
都铎王朝时期王权与教权在大学中的博弈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5-10,共6页李冬 
2019年度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青年项目(192112579)。
都铎王朝时期,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深刻影响着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发展。王权与教权的冲突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潜在对立时期、冲突公开时期、冲突平息时期。在潜在对立时期,天主教会势力衰微,对大学掌控下降,同时王权对大学干预逐渐增...
关键词:都铎王朝 罗马教会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冲突 
走向“现人神”之路——近代天皇的宗教权威
《日本学研究》2021年第1期83-99,共17页 刘翠(译) 
自江户时代以来,民众所追求的东西不断上升、膨胀。其体现形式是,他们希望自己也能被供奉为神。为此,明治维新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是,将民众的这一追求与皈依被视为新国家精神支柱的天皇相联结。国家在培养国民军(超越身份等级的常备军)的...
关键词:现人神 靖国神社 招魂社 身份等级制 天皇 
虚实之间与权力内外:释德清塔铭体探微
《现代传记研究》2021年第1期165-178,共14页王彦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明清释家别集整理与研究”(20&ZD269)阶段性成果。
出于宣教之需,兼受传统史传影响,塔铭、僧传等释家史传形成了神异、征实两大叙事取向。至晚明,以德清为代表的佛教释子,每有僧史断裂之虞,存史意识渐趋强烈。一方面,他们视塔铭为"世之僧史",秉承实录精神,注重口传史料,辅以实地考察,以...
关键词:释德清 塔铭 文体功能 叙事取向 叙事策略 教权争衡 
宗教,还是宗教权威?——世俗化理论的研究视阈问题初探
《宗教社会学》2020年第1期166-177,共12页仲威 
近几十年间,“去世俗化理论”在宗教社会学领域中兴起,并旨在反对传统世俗化理论的几大核心论题——衰落、分化和私人化理论。其中,对分化理论的检讨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为此,布莱恩·威尔逊、卡雷尔·多贝雷尔和马克·查韦斯等人...
关键词:世俗化 去世俗化 宗教权威 公民宗教 
莎士比亚城市剧与“用”的艺术被引量:1
《世界文学》2020年第6期235-249,共15页陈雷 
十六世纪是英国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封建秩序的解体和传统宗教权威的衰落,人们越来越有机会摆脱出身的束缚,社会流动性从这个时候起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在空间上,这种流动是向着城市汇集的。一五五○年左右,伦敦还只...
关键词:社会流动性 十六世纪 宗教权威 莎士比亚 大都市 中世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