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风俗

作品数:21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梦飞王玲刘保贞昝风华张志春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山东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史志》《艺术时尚》《地方文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河北非遗信仰风俗类舞蹈道具符号文化
《当代音乐》2020年第9期126-128,共3页张悦 李建勋 
河北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HB18YS031)。
符号是在人类日常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精神文化的提炼。河北"非遗"信仰风俗类舞蹈便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特征的浓缩。而其舞蹈道具又具有极强的符号意义。因此用科学的理论研究河北"非遗"舞蹈道具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
关键词:河北 非遗 道具 符号 
为什么平平无奇的羊能够成为神兽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0年第9期8-12,共5页李重蓉 
羊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很早就与人类关系密切,特别是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它被人驯养,成为人类生存必需的一份子。并且,羊有时还会被赋予某种信仰风俗上的含义,成为人们表达愿望的象征物。我国古代艺术对羊作了准确而生动的描摹。比...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画像石 信仰风俗 石兽 霍去病墓 农耕社会 象征物 
老挝那珈信仰风俗剖析
《文化学刊》2020年第2期28-31,共4页李丽 
在湄公河此区域各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那珈信仰。这种文化现象代代相传,已经融入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成为该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老挝语中关于那珈的词汇较多。如■等。因其身似中国龙,因此我国翻译界常将它翻译为龙王...
关键词:那珈信仰 风俗 节日 文化内涵 
明代南直隶文昌信仰风俗研究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8期59-61,101,共4页黄国军 
明代是文昌帝君信仰传播的重要时期,文昌帝君作为主管科举之神主要奉祀在学校附近的文昌祠中。明代南直隶文昌祠一般由官绅民众募集经费修建,各府、州、县每年都会在文昌祠举行祭祀活动。明代南直隶文昌信仰风俗具有鼓励明代士子潜心修...
关键词:文昌帝君 科举 文昌祠 文昌信仰风俗 
二战后英国南亚移民的居住、语言与信仰风俗研究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45期33-37,共5页宋爽 
大部分第一代南亚移民都是经济移民,主要是填补战后英国工业重建和扩张的劳动力空白,大部分都在非技术性部门和低报酬行业工作,经济地位的低下使得南亚第一代移民一直处于英国社会的底层。因为就业的原因,他们多集中在大工业区,亲属和...
关键词:移民生活 英国人 二战后 南亚 宗教文化 居住 风俗 信仰 
唐代信仰风俗中的墓志文体功能
《兰台世界》2016年第7期151-153,共3页严春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代风俗与唐代文体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0YJCZH197)的成果;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YBA041)的阶段性成果
唐代丧葬风俗对墓志文体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唐人信仰中,墓志是作为墓主进入冥界的身份说明书,这一功用以文能通神的社会信仰为基础,深入影响了唐人观念中的墓志文体定位并成为推动其兴盛的原动力。
关键词:文体功用 丧葬信仰 身份说明 
明清时期漕运对苏北地方信仰风俗的影响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7-12,共6页胡梦飞 
明清时期的苏北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运河的流经在促进苏北运河沿岸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沿岸地区信仰风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繁忙的漕运和因保漕而实施的河工是导致苏北黄运沿岸地区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由...
关键词:明清时期 苏北 漕运 河工 信仰风俗 
浙、赣、闽民间樟树信仰风俗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3
《地方文化研究》2015年第5期93-99,共7页黄新华 
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作为常见树种的樟树不仅是日常材用的植物,更被许多民众奉为地方的保护神或被当作祖先的神灵寄托。民众通过对樟树的祭拜,以祈求樟树护佑一方或者一个氏族的生产、生活和子孙的繁衍;还有许多民众让自己刚出生的...
关键词:樟树 信仰 风俗 保护神 
论《红楼梦》的道教信仰风俗
《艺术时尚》2014年第7期82-82,共1页蒋倩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小说。该书对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封建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主张。在《红楼梦》一书中,道教消灾的相关法术在其...
关键词:《红楼梦》 曹雪芹 道教信仰风俗 
道教文化对河南皮影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14年第6期86-91,共6页陈燕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社会转型背景下河南省民俗文化经营运行机制研究>(142400410828);周口师范学院校青年基金项目<道教文化对河南影戏的影响研究>]
河南的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宋代中原皮影的脉络的延续,河南皮影戏较多地保存了宋代皮影的特色,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它由于长期在民间发展,因而受到了民间信仰的影响。其中,它的剧目和题材、音乐构成及以还愿为主...
关键词:皮影戏 影戏题材 道教文化 道教科仪 信仰风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