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模式

作品数:32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朋川王明珍王虹田野付珺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文史杂志》《文艺理论与批评》《新美术》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藏札达洛当寺《八千颂》常啼菩萨求法故事残卷彩绘插图内容辨识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年第12期47-76,155,共31页熊文彬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藏阿里后弘期初的佛教遗存与多民族交融研究”(项目编号:19ZDA177)的阶段性成果。
西藏札达洛当寺保存有一部48页的《八千颂》常啼菩萨故事写本残卷,其中配有104幅彩色插图,该文本和图像应为11-13世纪的作品,系藏传彩插艺术中为数不多的早期重要遗存。作者通过文本与图像的逐页对比研究,指出彩插表现的是该经《常啼菩...
关键词:洛当寺 《八千颂》 常啼菩萨求法故事 图像内容 文本与图像 构图模式 
浅析传统中国画中的重屏画图式
《艺术家》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张雅楠 
屏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室内家具,是古人表达艺术精神、追求功能与装饰和谐统一的重要载体。五代、唐宋时期,屏风便已经开始在传统绘画中活跃起来,由于文人的喜爱,它们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元明清时期,屏风不仅成为画家们的重要构图要...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 构图模式 传统绘画 重屏 元明清时期 室内家具 表达艺术 构图要素 
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清代墓地出土方补探析
《丝绸之路》2023年第2期161-168,共8页宋会宇 
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清代墓地出土方补分为前、后两块,大小、形状、图案相同,由主体熊纹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辅助纹样构成。整体采用“三蓝绣”技法,多种刺绣针法并用,在平淡雅致的色调基础上,突出主体兽纹及代表皇权至高无上的“日...
关键词:巴里坤 方补 纹样内涵 构图模式 
从“鸟日合体(日在鸟腹)”的程式化构图模式释读良渚神徽纹
《社会科学动态》2023年第5期97-103,共7页吴艳荣 
依据文献记载与迄今的考古发现,良渚文明所属的文化信仰圈存在着日—鸟复合崇拜已是学界共识。良渚神徽纹看似神秘难解,但考察良渚文化中的诸多鸟形象,可以发现良渚人的原始思维逻辑中有着程式化的构图模式,那就是鸟、日合体(日在鸟腹)...
关键词:良渚 鸟日合体 程式化 神徽纹 
时间设计空间构图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第六届园博会竹园为例
《林业调查规划》2022年第4期42-48,共7页黄文铎 田朝阳 
以第六届园博会竹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复合形、复合路径、池岛结构、中心水面、凸角物体这5种时间设计空间构图模式在其中的应用,并进行了相关的图示化分析,总结竹园实现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目标的现代化途径,认为时间设计...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 时间设计 空间构图模式 视线与动线 第六届园林博览会展园 竹园 
《太行烽火》
《政工学刊》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葛炎 
中国画《太行烽火》,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时空观念及构图模式,将太行战事的有关情节、人物分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场面,相互穿插、拼集和组合,是画家王迎春、杨力舟拓展绘画语言的新尝试、新成果。
关键词:绘画语言 王迎春 构图模式 杨力舟 传统绘画 时空观念 中国画 太行 
新兴版画运动早期(1929—37)拼合图像研究被引量:3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1期133-145,共13页艾姝 
新兴版画运动早期图像中常见的"拼合"构图模式与部分苏联版画携带的构成主义法则、苏联宣传图像利用的照相蒙太奇手法以及其他采用拼贴手法的现代艺术图像具有相关性,也与连环画、插图等书籍图像,乃至刊物、广告等的商业图像有所关联。...
关键词:新兴版画运动早期 拼合图像 构图模式 视觉媒介互仿 
基于审美主义的山水画构图模式的发展及形式研究
《大观(论坛)》2019年第12期22-23,共2页梁园园 
审美作为一种价值范畴,不同时代其呈现不同价值评判体系。文章对山水画构图模式价值进行重释,分析山水画构图审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下山水画构图审美的多样化特征,将审美问题放置于理性审美与价值的交织互动中,挖掘出山水画构图模...
关键词:审美主义 艺术评鉴 山水画 构图模式 
在动画制作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
《参花(上)》2019年第11期126-126,共1页薛鸣一 
本文将针对动画制作构图模式遭遇的困境,将虚拟现实技术问题置于技术与价值的交织互动中,挖掘动画制作构图模式中的原则,重建虚拟现实技术与价值认同路径。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艺术评鉴 动画制作 构图模式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主仆出行”构图模式的嬗变——以携琴元素的加入为视角被引量:2
《中国美术研究》2019年第1期53-61,共9页林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8M632056)
“主仆出行”,即以一位主人加上一或多位仆人的人物出行构图模式,是古代山水画点景人物的典型之一。赵宋以降,这类图式中屡屡出现携琴元素,画作的形态与内涵也随之更新。以携琴元素的加入为界,可大致划分“主仆出行”图式嬗变的两个阶...
关键词:主仆出行 点景人物 构图模式 携琴 嬗变 山水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