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丸

作品数:15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洪芹徐杰邓毅马素英周维书更多>>
相关机构:菏泽学院甘肃省药品检验所甘肃中医药大学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中医药》《亚太传统医药》《中医药学报》《黑龙江医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HPLC法同时测定独红骨刺丸中的3种成分
《海峡药学》2017年第9期49-51,共3页李洪芹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独红骨刺丸中芍药苷、龙胆苦苷、肉桂酸。方法 Thermo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m L·min-1,检测波长254nm、230nm、285nm。结果根据回归方程,芍药苷、龙胆苦苷、肉桂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
关键词:HPLC 独红骨刺丸 芍药苷 龙胆苦苷 肉桂酸 
HPLC法同时测定独红骨刺丸中三七的3种成分被引量:3
《海峡药学》2015年第12期57-59,共3页马昌豪 李洪芹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独红骨刺丸中三七3种成分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Thermo C18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 L·min-1,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线性范围分别为0.04-...
关键词:独红骨刺丸 三七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刺丸中欧前胡素含量
《中国药业》2014年第2期30-31,共2页李学红 巩长芹 周利章 
目的建立骨刺丸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肢柱,检测波长为300 nm,流动相为曱醇-水(60 : 40),柱温为35 ℃,流速为1.0mL/min。结果欧前胡素进样量在0. 028 4 - 0. 113 7叫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关键词:骨刺丸 欧前胡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骨刺丸中欧前胡素的含量被引量:2
《黑龙江医药》2013年第3期368-369,共2页李学红 
目的:建立骨刺丸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检测波长:300nm;流动相:甲醇-水(60:40);柱温:35℃;流速:1.0mL·min-1。结果:欧前胡素进样量在0.0284μg~0.1137μg之间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
关键词:骨刺丸 欧前胡素 HPLC 含量测定 
骨刺丸临床应用解析
《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第37期13-13,共1页陈锐 
药物组成制川乌500g,制草乌500g,天南星(制)500g,秦艽500g,白芷500g,当归500g,薏苡仁(炒)500g,甘草500g,穿山龙1000g,绵萆薢1000g,徐长卿1500g,红花1000g。
关键词:临床应用 骨刺丸 药物组成 制川乌 制草乌 天南星 薏苡仁 穿山龙 
跟骨骨质增生怎么办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08年第8期34-34,共1页郭剑华 
我右脚经常发麻,有2~3年了。去年脚跟经常疼痛,诊断为骨质增生。服用北京同仁堂产骨刺丸后疼痛基本消失。可没多久,又复发。请问,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质增生 北京同仁堂 治疗方法 骨刺丸 疼痛 
在脊椎疾患应用软坚散结药的经验
《亚太传统医药》2005年第2期119-120,共2页戴桂成 
不少非创伤性的脊椎疾患都有本虚标实的性质,表现为局部酸、麻、胀、痛、重着、活动障碍等。所谓本虚,主要是指中医的肾虚方面,因为肾主骨。在标实方面,大多数人都注意到“不通则痛”的瘀阻机理,因此活血行气、化瘀搜络等药广泛地被应用。
关键词:非创伤性 软坚散结药 骨刺丸 脊椎 经验 紫金丹 病理产物 肾虚 化痰清热 痰浊 
颈性眩晕的预防保健
《中华养生保健》2004年第10期44-44,共1页孙清廉 
1.经常活动颈部,每天应从各个方向多次活动,有条件者常做一些颈部按摩更好,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重视。某些需长久将头部维持在一个较固定的位置的职业。
关键词:颈性眩晕 预防保健 颈部 中老年人 常做 骨刺丸 骨质增生膏 骨质增生丸 工间操 颈复康 
中药骨刺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学报》1999年第3期16-16,共1页王欢俐 付晓峰 
关键词:骨刺丸 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骨刺丸临床治验
《现代中医药》1995年第3期40-41,共2页王淑琴 
笔者自拟骨质增生方药“骨刺丸”,临床治疗骨质增生100例,通过临床观察,均获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0—50岁57例,50—70岁40例,70岁以上3例,其中腰椎增生69例,颈椎增生20例,指关节增生11例。
关键词:骨质增生 中医药疗法 骨刺丸 临床应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