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作品数:1318被引量:32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顾农高建新张诒三颜春峰汪少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复旦大学扬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脱不下的长衫——《归去来兮辞》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中学语文》2025年第8期74-76,共3页刘经梅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官场的万千厌恶和对恬静淡然的乡村生活的执着向往。看似寻常的文学作品,却于无声之中流露出诗人“脱不下长衫”却又“乐天知命”的矛盾心境。以《归去来兮...
关键词:陶渊明 本我 自我 超我 
学写评点:领会章法之妙与细节之美——以三大名家评点《归去来兮辞》为例
《中学语文》2025年第4期58-62,共5页张丁丁 成智龙 
以研习评点、学写评点为抓手培养学生语文高阶能力,是学者的真知灼见、课标的精神指引、教考的实践驱力、学生的学习正道。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归去来兮辞》为例,通过研习金圣叹、林云铭、吴楚材三家评点,...
关键词:学写评点 章法之妙 细节之美 名家评点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的生命意识及其价值
《中学语文》2024年第29期91-92,共2页刘富贤 
通过三个关键切入口,深入探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这三个切入口分别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对仕途与归隐的抉择以及人生哲理的提炼。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细致分析,我们得以窥见陶渊明深邃的生命观与人生观,及对...
关键词:高中语文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生命意识 
陶渊明的“山水”情怀
《中学语文》2023年第20期105-106,共2页张福源 
陶渊明厌恶官场,毅然归向田园,创造了栖息身心的精神家园。探究《归去来兮辞》中的郊游之乐,能找到田园诗和山水诗情感连接的纽带,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归去”之意及其“山水”情怀中的自然之悟。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郊游之乐 山水情怀 
天下无道 不如归去——《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2021年第32期47-49,共3页姚尚春 
格兰特·威金斯认为:课堂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情,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并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重点具体落实。这正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归去兮辞》 理解 教学设计 逆向思考 
《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探微
《中学语文》2020年第24期32-34,共3页付海平 
陶渊明在义熙元年仓促而又慷慨地辞去了"等而下之"的彭泽令,进而结束他的政治生涯,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人生轨迹和思想轨迹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本文试图从《归去来兮辞》的逻辑结构入手,通过对"觉今是而昨非"...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生命境界 思想轨迹 陶渊明 政治生涯 人生轨迹 逻辑结构 躬耕 
《归去来兮辞》解读
《中学语文》2020年第18期43-44,共2页崔卫东 
《归去来兮辞》是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之作,思传千载而历久弥新。其诗情"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文如其人",在欣赏陶渊明优美文辞的同时,我们又可以探究出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这之中既有"性本爱丘山"的率真,也有"误落尘网"中的懊悔,亦...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作者思想 诗人陶渊明 文如其人 历久弥新 
清狷的背后是悲痛——浅析《归去来兮辞》中的陶渊明形象
《中学语文》2020年第18期44-46,共3页刘英宝 
《论语》中孔子有句话:"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陶渊明的性格中,就有"狂狷"的特色。只是后来,"狷"胜了"狂",他退出了官场,选择了田园,但在内心深处,却有着深深的悲痛和失落。陶渊明也是有报国安民之志...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有所不为 南朝宋 狂狷 陶渊明 典型特征 《论语》 
论“程氏妹之死”对陶渊明归隐的影响
《中学语文》2020年第15期43-44,共2页漆水强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归隐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陶渊明已成为隐逸文化的一个符号,其高洁出世、固穷守节的精神世代相传。其实,学界对陶渊明为何归隐众说纷纭,除了"不为五斗...
关键词: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从“归途”到“归心”——《归去来兮辞》的归隐历程解读
《中学语文》2020年第6期52-54,共3页张干 
《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创作完成标志着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真正确立。与之前几度退隐又几度入仕不同,在"彭泽辞令"之后,陶潜正式告别劳心役形的官场,归入心中期许已久、安闲静逸的田园。对"仕"与"隐"的困惑不定在此时完成了最终选择,潜心山...
关键词: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