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作品数:1313被引量:32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顾农高建新张诒三颜春峰汪少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复旦大学扬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归去来兮辞》索隐问题——兼论如何走近陶渊明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潘定武 
考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农人告余”一段文字,论断其是否具有字面之外的隐含意义,应当依据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与思想以及《归去来兮辞》的创作实际。否则,任何索隐式的解读都会失去意义。“有事于”“孤舟”等并不具有双关的含义。...
关键词: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索隐 
欣欣向荣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5年第2期70-70,共1页
【成语出处】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成语释义】原指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他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官职,由于对当时黑暗社会非常...
关键词:隐居生活 田园诗人 《归去来兮辞》 东晋时期 辞官 陶渊明 陶潜 江州 
归去来兮(组诗)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5年第2期197-200,共4页唐月 
后世的书写:《归去来兮辞》及“和陶辞”与陶渊明诗学形象建构
《文化学刊》2025年第2期225-231,共7页李可文 凌超 
英国文学理论家安德鲁·本尼特(Andrew Bennett)基于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诗歌研究提出了“后世书写理论”,该理论的重要观点就是着重考察在后世接受过程中作品的经典化。后世的接受使得作品“永恒”,诗人也借此得到“不朽”。...
关键词:陶渊明 苏轼 后世书写 《归去来兮辞》 “和陶辞” 
学写评点:领会章法之妙与细节之美——以三大名家评点《归去来兮辞》为例
《中学语文》2025年第4期58-62,共5页张丁丁 成智龙 
以研习评点、学写评点为抓手培养学生语文高阶能力,是学者的真知灼见、课标的精神指引、教考的实践驱力、学生的学习正道。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归去来兮辞》为例,通过研习金圣叹、林云铭、吴楚材三家评点,...
关键词:学写评点 章法之妙 细节之美 名家评点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异韵本同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5年第1期188-188,共1页王欣兰 侯玲(指导) 
古早的秦地,人们用吼唱表达情绪,岁月更迭,会唱秦腔的人像蒲公英的种子,落在了南方水乡,诞生了绍剧。秦腔,绍剧,两者各有特色,同根却异韵。秦腔带着西北人民的粗旷豪放,绍剧带着江南人家的柔情细语。若不追溯本源,又有多少人知晓两者竟...
关键词:绍剧 亘古不灭 江海 秦腔 华夏文化 表达情绪 蒲公英 与时俱进 
归去来兮 黄河大鲤鱼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5年第2期8-14,共7页晏洋 
岁序更新,华光流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在九曲黄河的上空,大河上下满溢迎春接福的洋洋喜气。腊八粥暖,馈赠邻里;除夕夜宴,其乐融融;剪纸窗花,巧手裁出锦绣文章;皮影戏台,光影演绎千古传奇……新春至,瑞气盈门,福满人间。让我们一同感受黄...
关键词:归去来兮 九曲黄河 皮影戏 
归去来兮李子柒
《上海支部生活》2025年第1期56-57,共2页马纶鹏 
2024年底新媒体的大事件之一无疑是“李子柒复出”对于00后,李子柒可能并不算炙手可热的偶像,但对于90后、80后,甚至70后,李子柒曾经代表的“田园牧歌”式的劳作和生活,是几代人梦想中的“世外桃源”。所以,作为中国顶流的内容创作者、...
关键词:田园牧歌 短视频 李子 世外桃源 全球范围 视频分享网站 90后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异文考辨三则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史欣怡 
《归去来兮辞》序“遂见用于小邑”中“于”一作“为”。考诸种文献及分析文义,可知此句应作“遂见用为小邑”,异文“于”是因后人未厘清文义而产生。“公田之利,足以为酒”中“利”一作“秫”,“足以为酒”一作“过足为润”。分析渊明...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序 陶渊明 异文 
从宋文看宋代士人对《归去来兮辞》的文学接受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魏蓝轩 
两宋文人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推崇备至,在北宋时期形成了以苏轼为首的组织性群体唱和,在南宋时期则多为文人自发性唱和,彰显了“归去来”母题的经典性和包容性。宋代文人对《归去来兮辞》的文学接受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的转变、审...
关键词:宋文 《归去来兮辞》 文学接受 陶渊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