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

作品数:2572被引量:32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以撒李明桓朱友舟张冰朱良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书画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刘孝龙书法作品 翰逸神飞 天资颖异——谈“90后”小伙刘孝龙的书法
《书画艺术》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薛海洋 
孝龙和我都出生在江苏徐州,我比他大十来岁,同是彭城马亚先生的门生。所以,平日里都是师兄弟相称。孝龙年龄虽小,近年取得的成绩很突出,先后斩获中书协数项大奖。这里不乏他的灵气和刻苦。曾数次听他聊书法、写书法,感觉他的悟性和笔性...
关键词: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作品 行草书 书协 笔性 江苏徐州 90后 秘不示人 
赵文龙书法作品 穷则思变 博专相济——我的书法创作观
《书画艺术》2023年第4期61-65,共5页赵文龙 
2015年之前,我创作的重心一直是篆书和隶书,虽在一些全国商业展赛和省展上获过奖,但一直无缘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当时倍感困惑。所谓穷则思变,2015年春节后,我开始把创作向行草书倾斜,在陆机《平复帖》和何绍基行书上用功较多。之...
关键词:中国书协 书法作品 行草书 何绍基 倍感困惑 手卷 隶书 行书 
朱睿书法作品 儒雅温婉 气息充盈——品朱睿书法
《书画艺术》2023年第2期56-60,共5页马小杰 
近年来,本人出于对二王行草书之喜好,便与同城青年书法家朱睿交往频繁,加之亦为“山城七友”成员,因此,彼此走得较近。朱睿出道比我早,其书法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成绩斐然,为其奠定了“重庆优秀青年书家”之地位,并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
关键词:书法作品 行草书 书法审美 结体 气息 审美理想 优秀青年 
李锐书法作品 朴直流露灵秀 浑茫隐约性情——读李锐的正书写作
《书画艺术》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周天 
正书,贵在书写者对一点一画的经营,得一画,而后知晓轻重长短高下分合的道理,大体已经得个五六分了。至于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还得书写者进一步努力,所谓“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但写出精神洒脱、笔致活润的正...
关键词:书写者 书法作品 行草书 一画 正书 灵秀 
贺炜炜书法作品 文质彬彬 蕴藉风流——贺炜炜书法赏鉴
《书画艺术》2022年第2期52-56,共5页詹冬华 
贺炜炜江西永新人,书法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网络班教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隶书委员会主任,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十三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
关键词: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作品 中国书协 行草书 江西师范大学 高级研修班 文艺人才 协会常务理事 
朱安刚书法作品 入展感言
《书画艺术》2021年第6期54-58,共5页朱安刚 
我很荣幸,拙作入展了中国第七届兰亭奖,继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后以楷行草三种书体再获殊荣。入展兰亭奖,我是第一次,心情不言而喻。兰亭奖规格之高,更是我们每一个书法人的梦想,它给我们这样最基层的书法工作者无限的遐想。
关键词:书法作品 国展 书体 兰亭奖 行草 第十二届 
碑学视野下:二十世纪上半叶碑帖的消长与融合
《书画艺术》2021年第5期35-40,共6页洪权 
广州美术学院科研项目(19XSC15)阶段性成果
碑学观念自明末清初以来不断被强化并逐渐地成为书坛主流观念,至晚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观念与时代书风呈现推向高潮。此过程中,书坛中帖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书法的取法资源更是由此得到极大的拓展,书法的发展穿梭于碑帖语...
关键词:碑学 帖学 碑帖融合 碑体行草书 
山色有无 笔墨随心--论黑伯龙的书画艺术
《书画艺术》2020年第2期79-88,共10页尹思源 
讨论20世纪齐鲁山水画的发展时,黑伯龙是不可绕开的一位书画家。在东西文化发生碰撞的时代,众多地域性面貌开始出现,在继承和变法中一步步向前探索推进。黑伯龙是20世纪齐鲁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从最开始的临摹马远、夏圭、唐寅到后来吸取...
关键词:黑伯龙 山水 石涛 师造化 行草 隶书 艺术精神 
神形相通 承古启今——林仲文的“道周书风”
《书画艺术》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范迪安 
1995年,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林仲文那幅道周书风的行草作品《黄道周诗·春阴》荣获“全国奖”。这是书法界的最高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几年过去了,他丝毫没有放松对黄道周书法艺术的研究,而且更加投入、更加执...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 书法篆刻 黄道周 书法艺术 神形 行草 相通 
漫谈倪和军篆书
《书画艺术》2019年第6期25-27,共3页贺进 
篆书与篆刻历来为同一"道"。自古先贤于篆书和篆刻是同修的,因为习篆必通解汉字之始,汉字之源,案头参考必有典章、文论之类读物。习篆为苦差事,日夜以笔求刀自然少了些许行草之畅快、洞达的情趣。宋之上篆书,多为刻碑,以笔求刀,以笔锋...
关键词:篆书 篆刻 异曲同工 刀刻 汉字 行草 笔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