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

作品数:831被引量:2256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谢文钧蒋兰香张明楷侯国云赵秉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我国罚金刑的适用范围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9期7-8,10,共3页李艳玲 
司法实践中罚金刑"空判"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并且有违正义原则,罚金刑适用范围的不当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我国罚金刑主要适用于贪利性犯罪,对于过失犯罪和轻微故意犯罪很少适用,而且贪利性犯罪中罚金刑配置也...
关键词:罚金刑适用 性犯罪 贪利 过失犯罪 故意犯罪 侵害财产权 正义原则 严格限制 贪污贿赂 司法实践 司法权威 适用范围 合理规定 渎职犯罪 人身权 影响 配置 对象 存在 
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探析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4期-,共2页罗平 万海龙 
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历来存在争议。本文指出认定假想防卫罪过形式应从分析故意和过失各自的实质含义着手。文章认为有罪过的假想防卫不可能是故意犯罪行为,而应当是过失犯罪,其罪过形式不仅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
关键词:假想防卫 罪过形式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故意和过失 过失犯罪 犯罪行为 争议 实践 理论 存在 
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探析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5期379-380,共2页罗平 万海龙 
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历来存在争议。认定假想防卫罪过形式都应从分析故意和过失各自的实质含义着手。本文认为有罪过的假想防卫不可能是故意犯罪行为,而应当是过失犯罪,其罪过形式不仅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还应包...
关键词:假想防卫 罪过形式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故意和过失 过失犯罪 犯罪行为 争议 实践 理论 存在 
共同过失正犯概念之提倡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1期5-6,共2页张经中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二人以上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共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犯罪形态。与共同故意犯罪相对,共同过失犯罪也是共同犯罪形态的一种。虽然传统刑法理论只承认共同故意犯罪形态,但是从过失犯罪的本质以及共同犯罪的本质上看,承...
关键词:共同过失正犯 共同过失犯罪 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 故意犯罪形态 刑法理论 共同注意义务 危害结果 承认 可行性 必要性 内涵 概念 
过失犯罪自首研究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4期30-,共1页赵庚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它体现了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是刑罚个别化的体现。但是,毋庸讳言,我国现行刑法中对自首制度的规定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如其并未对过失犯罪进行说明等等。本文中,笔者就过失犯罪...
关键词:过失犯罪 自首制度 刑罚个别化 应有关注 刑事政策 现行刑法 司法部门 量刑制度 立法 结合 惩办 
事先设置自动防卫设施行为的罪与非罪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4期249-250,共2页刘俊 吴林生 
生产生活中私设电网等事先设置自动防卫设施行为具有多发性,司法实践中对此的做法和依据不甚统一,刑法理论也鲜有对此系统全面的研究,影响了法律实施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笔者通过中外刑事法律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利用正当防卫和相关法学原...
关键词:设置 自动 设施 合法行为 正当防卫 意外事故 刑法理论 系统全面 司法实践 生产生活 过失犯罪 法学原理 法律实施 法律理论 严肃性 统一性 多发性 影响 刑事 利用 
浅析业务过失犯罪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4期273-274,276,共3页冯峙宁 
在过失犯罪中,业务过失犯罪占绝大部分的比重,而且业务过失犯罪所造成的损害,也远远高于普通过失犯罪。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业务过失犯罪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刑法理论研究对此涉及较少。本文将从业务过失犯罪概...
关键词:业务过失犯罪 刑法理论 原则的运用 责任问题 司法实践 能力判断 理论研究 监督过失 犯罪概念 标准问题 刑事 损害 界定 定位 比重 
论共同过失犯罪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37-,共1页李洪冒 
共同过失行为能否构成共同犯罪是刑法学界争论已久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共同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但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看,规定共同过失犯罪也有其必要性所在。
关键词:共同过失犯罪 共同犯罪 法学界 过失行为 构成 必要性 问题 社会 过程 
从一案例看我国的医疗事故罪与非法行医罪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4期54-55,共2页缪栋 
本文通过对一则案例的焦点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要准确理解医疗事故罪与非法行医罪,除了在明晰其各自保护的法益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到我国对业务过失犯罪与普通过失犯罪的刑罚规定在体系上的协调。对于医疗事故罪,刑法条文的解释要结合我...
关键词:案例 医疗事故罪 非法行医罪 限制解释 业务过失犯罪 医生执业资格 准确理解 医务人员 刑法条文 刑罚规定 人权保障 立法现状 扩大解释 法益保护 自保护 注册 正义 协调 体系 结合 
论犯罪过失中结果预见义务的预见对象——兼论我国刑法第15条之不足及其完善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王保红 
刑法理论对过失中结果预见义务的预见对象存在争议,从刑事责任的实质出发,行为的违法性应当成为行为人预见的对象。我国刑法第15条对过失犯罪的规定没有揭示这一预见对象,并且无法涵盖过失危险犯这一犯罪形态,应当予以修改。
关键词:犯罪过失 结果预见义务 对象 刑法第 行为的违法性 过失危险犯 刑事责任 刑法理论 过失犯罪 犯罪形态 争议 修改 存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