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建筑师

作品数:12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薛求理梅洪元付本臣周鸣浩尹南更多>>
相关机构:香港城市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文鼎筑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建筑》《建筑学报》《百年建筑》《城市建筑》更多>>
相关基金:香港城市大学策略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中国建筑遗产刍议被引量:1
《建筑遗产》2019年第3期11-17,共7页薛求理 
建筑遗产保护在中国已成共识,并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新中国建筑遗产”是中国社会和建筑发展涌现的新议题。文章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的社会和建筑分期,评论已经出台的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名单和入围标准。就现代建筑遗产保...
关键词:新中国建筑遗产 海外建筑师 中国援外建筑 保护 
海外建筑师在武汉的作品分析与思考
《新建筑》2012年第3期44-47,共4页肖伟 王祥 
武汉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由海外建筑师设计的作品。海外建筑师究竞给江城带来了什么变化?他们的设计又是如何落地转化的?本土建筑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且正确地看待这种交流与合作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辨证地分析利弊,...
关键词:海外建筑师 武汉 设计创作 本土化 战略合作 
海外建筑师在上海“一城九镇”的实践——以“浦江新镇”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被引量:1
《建筑学报》2007年第3期24-29,共6页薛求理 周鸣浩 
香港城市大学策略研究基金7001763项目之部分成果
“一城九镇”计划是市政府为有序推进城镇发展,努力构筑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城镇体系的试点项目。“一城九镇”大部分引进海外建筑规划师的设计,创造不同城镇的风貌和“异国风情”,引起业界和市民关于模仿和创造的争议。本文以“浦...
关键词:“一城九镇” 上海规划 海外设计 规划实施 
文化对话:从城市文化角度关注海外建筑师的中国作品被引量:1
《建筑创作》2007年第1期140-145,共6页刘文鼎 
本文通过东西方建筑史中与建筑文化交流有关的史实以及分析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设计作品,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其建筑作品对中国城市文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海外建筑师 文化 城市 争议 公众关注 理念 技术 
谈海外建筑师对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南方建筑》2006年第12期152-154,共3页海佳 尹南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
关键词:海外建筑师 全球化 地域 建筑文化转型 
海外建筑师与中国建筑文化转型被引量:2
《城市建筑》2006年第4期33-35,共3页付本臣 梅洪元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是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建筑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特殊意义。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面对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规范有序地将其纳入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体系是推动建筑文化...
关键词:文化转型 文化冲突 中国建筑文化体系 
时间与理性——全球视域下看海外建筑师在中国
《城市建筑》2006年第4期36-38,共3页段海燕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大量建筑实践引起了持续大规模的文化讨论,本文探讨对此事件的几种态度及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在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以大的视域和理性的姿态来冷静面对这一现象。
关键词:海外建筑师 试验场 文化殖民 全球化 
浅谈与海外建筑师合作设计——以金华市金东区交通局办公楼工程为例
《城市建筑》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王蓓华 
合作设计的核心在于中外建筑师的优势互补,本文以与日籍建筑事务所SAKO合作的办公楼工程项目为例,提出在合作设计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关键词:合作设计 沟通 优势互补 切身感受 
融合 发展 创新——浅谈海外建筑师对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作用
《城市建筑》2006年第4期49-50,共2页高志 
近20年来,海外建筑师不断涌入中国,与国内建筑师共同开创了中国建筑融合、发展与创新的历史局面。我们应正确地看待这种交流与合作在中国建筑设计发展中的作用,辨证地分析其利弊,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建筑市场。
关键词:海外建筑师 融合 发展 创新 
海外建筑师现象引发的教学思考
《城市建筑》2006年第4期82-83,共2页杜江明 
海外建筑师在中国的设计实践已经如火如荼,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中国建筑教育产生影响。传统文化的差异影响着建筑教学模式在中西方实施的难易度与可操作性。只有从根本上认清差异,才有可能建构更适合中国的建筑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教育 中西方文化差异 思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