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

作品数:299被引量:573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泓班班多杰朱丽霞侯冲葛英颖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教经塔的起源与演化——以6—12世纪汉地遗存为中心
《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6期90-103,共14页韩猛 
本文着重对现存物质材料的汇总与分类,从经塔的法舍利内涵出发,重新构拟了经藏性相在塔的演进中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对佛塔建筑的内涵与形制认知。一方面,通过文献考证了佛教经塔的源头,是大乘佛教创造的与小乘佛教舍利塔相区别的法身...
关键词:经塔 法身舍利 佛塔建筑 
饮食文化与成语——羊毛出在羊身上
《养生保健指南》2024年第11期67-67,共1页徐大晨 
自印度原始佛教开始,就禁止饮酒。“不饮酒”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同为佛家的“根本戒”。自梁武帝提倡素食以后,酒、肉就都是汉地佛教的禁忌了。不过,并非所有的僧人都禁酒肉。以否定一切权威为特色的禅宗僧人,就常常突...
关键词:原始佛教 不杀生 汉地佛教 禅宗僧人 饮食文化 梁武帝 饮酒 禁忌 
宋太宗朝的燕云经略与政治转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李小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五代朝会礼制研究”(22CZS019)。
北宋“守内虚外”的统治方针、“不勤远略”的军政战略、“谨华夷之辩”的文化思潮等诸项决策的形成,与统治阶层对于燕云经略的政策变化息息相关。宋初三朝在处理周边民族关系、重塑中古华夷秩序的过程中,尤以宋太宗朝对燕云十六州的经...
关键词:宋太宗 燕云汉地 雍熙北伐 守内虚外 
唐蕃交往中的文化认同——从汉、藏文本看吐蕃工艺美术东传汉地的审美逻辑
《美术大观》2024年第10期93-99,共7页邓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彝走廊多族群互动与汉藏工艺文化交流研究”(22BMZ030)的阶段性成果。
汉、藏文献中有一些关于吐蕃工艺美术东传汉地的记载,作为文献文本可以用于揭示汉藏艺术交流的历史情境。“赞普建寺五台山”的文本叙事,是藏族史家出于吐蕃向东发展的政治或宗教的需要进行的文化建构。“形制奇异”的审美判断是中原史...
关键词:唐蕃交往 汉藏美术交流 吐蕃工艺美术 审美逻辑 
早期藏文茶经《甘露之海》新探
《攀登(藏文版)》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多杰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藏文史籍中汉藏民族相互依存关系研究”(21BMZ153)阶段性成果。
《甘露之海》是目前所见藏茶文献中最早的藏文茶经之一。目前发现有七种不同的版本,其中达仓·班觉桑布撰修于公元1434年的版本,是最为详尽的一版。该文献详细记载了茶叶由汉地引人藏地的历史,介绍了生长在藏地的16种茶树的异名、生长...
关键词:达仓·班觉桑布 《甘露之海》 藏茶文南大 汉地人藏的茶历史 
论《治理汉地贡玛汗朝政》的传播——以北京版《格斯尔》第三章为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秀英 哈申高娃 
汉地偶像崇拜传统与佛教入华的关系再谈
《世界宗教文化》2024年第4期127-134,共8页吴虹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南北朝到唐宋时期佛像观念和风格发展研究”(编号:23YJC760124)阶段性成果。
学界有观点认为偶像崇拜不是中国本土传统,而是深受佛教影响的外来现象。通过梳理相关的学术讨论,并重新审视相关的文献和考古材料,本文表明汉地在佛教入华之前就有在祠庙中造立神像、祭祀神像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显然具有偶像崇拜的性...
关键词:佛教 偶像崇拜 神像 祭祀 
敦煌《大般涅槃经》题记愿文研究
《法音》2024年第7期45-54,共10页唐露恬 
《大般涅躲经》是一部宣扬佛陀“涅躲寂灭”“法身常住”“不死之死”的大乘佛教经典,传入汉地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到人们推崇,它对佛法不可思议神奇力量的宣传,不仅在义理方面赢得文人探讨的兴趣,而且也赢得广大社会民众的崇信。经中...
关键词:一切众生 大乘佛教 法身 汉地佛教 佛性 《大般涅槃经》 神奇力量 
汉地山水画之美学思想在勉唐派唐卡中的体现
《西藏艺术研究》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尼玛卓嘎 
唐卡作为优秀文化中华传统之瑰宝,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勉唐派唐卡作为十五世纪之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以拉萨为活动中心,风靡卫藏地区。公元十七世纪布达拉宫扩建,勉唐派得到了格鲁教派的大力推崇,成为格鲁教派各大寺院的壁画...
关键词:唐卡 勉唐派 汉地山水画 美学思想 
汉地功德天图像考——以明清时期为中心
《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150-155,共6页甘元 戴晓云 
功德天作为诸天中的一员,在明清时期其增益财富的属性格外突出。综合历史文献及功德天图像遗存可知:在佛教文化中功德天不仅具有求财功能,还具有疗愈功能,其眷属咒师的作用是凸显功德天的疗愈价值;功德天不仅有多种排布方式,而且其持物...
关键词:功德天 咒师 诸天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