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关系

作品数:78被引量:9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崔明德特日格乐林干李贝贝李莎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西北大学渤海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雁足系帛 鸿雁传书
《少儿国学》2024年第21期28-29,共2页陈芳烈 
“雁足系帛”的传说出自《汉书·苏武传》。公元前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匈奴首领扣留。被多次劝降不从之后,他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附近)牧羊。直到汉昭帝即位,汉匈关系有所改善,汉朝便要求放还苏武一行。但匈奴诡称苏...
关键词:汉昭帝 苏武 汉匈关系 雁足 匈奴 贝加尔湖 鸿雁传书 汉武帝 
“和亲”、“藩属”与“新贡纳”: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的理论审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4年第3期48-61,214,共15页袁宝龙 
西汉初期,汉匈之间缔结了“和亲”盟约,并随之展开了政治联姻与经济往来,这是对先秦时期“和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一时期汉匈双方借助政治联姻方式建立了相对牢固的情感认同与文化认同,“和亲”因此成为政治联姻的代名词。自汉武帝...
关键词:和亲 藩属 新贡纳 汉匈关系 
生态、农业与政治:环境史视域下汉代朔方郡的历史演变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4年第2期5-12,共8页王方晗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代农业图像与农耕文明的美术考古研究”(项目编号:22DKGJ0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西合浦地区汉代植物遗存的科技分析与农业发展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ZR2022QD150)。
朔方郡是汉代北方边疆主要的屯田区之一,地处干旱至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其农业社会的发展与衰落均体现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借助黄河和湖泊水源,汉政府将朔方作为“屯田实边”的据点,引导大量人口迁入,发展旱作灌溉...
关键词:汉代 朔方郡 环境史 屯田 汉匈关系 
西汉前期汉匈和亲政策下汉匈关系演变研究
《黑龙江史志》2023年第7期53-55,共3页吴玉玲 
和亲是为达到政治目的而形成的联姻关系,通过联姻的方式达成联盟,从而换取双方国家安全稳定,友好往来。和亲政策是建立和发展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良好民族关系的重要策略。以西汉前期与匈奴之间的和亲为例,通过与匈奴建立联姻关系,...
关键词:西汉前期 汉匈 和亲 
匈奴归降原因的虚构现象与西汉儒家政治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36-42,48,共8页李贝贝 
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是出于匈奴衰落的无奈,以及他在内部斗争中失利而亟需汉朝援助。从长远来看,匈奴归降汉朝,则是汉朝长期秉行以军事打击为主的对匈政策的结果。然自呼韩邪单于降汉以来,汉朝内部就频频枉顾其归降的真正原因和目的,虚...
关键词:匈奴 汉匈关系 为政以德 礼义 儒家思想 
汉文帝时期的汉匈关系与诸侯(上)——与贾谊、晁错献策相关联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8-18,共11页小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2019—2020年度一般项目“匈汉关系史新论”(项目编号:YB16-1)的阶段性成果。
《史记》和《汉书》记载,汉文帝在位期间,匈奴三次入侵汉朝边境烧杀抢掠。通过考证贾谊“三表五饵”策与晁错“守边备塞”策,进而认为汉文帝三年匈奴右贤王侵寇事件的起因与贾谊献策有关;汉文帝十四年冬,老上单于大规模入侵汉朝边境的...
关键词:贾谊 晁错 汉文帝 匈奴 
西汉初至武帝时期汉对匈奴政策转变及原因分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5-7,共3页李芯雨 
西汉初年到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随着双方国力和指导思想的变化经历了由和亲到战争的变化。汉初国力尚未恢复,需要休养生息,遂采取和亲政策,维持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武帝时期国力日益强盛,对匈奴政策随之发生变化,由继承汉初的和平...
关键词:汉匈关系 和亲 汉武帝 汉匈战争 
汉、匈关系中的侍子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83-90,共8页苏家寅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秦、汉简牍所涉民族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编号:18CMZ006)。
自宣帝朝以后,匈奴开始向汉廷遣送侍子,这标志着其被纳入了以后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匈奴这一举措既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汉朝就此作出的妥协有关。在侍子制度下,汉朝延续了此前和亲制度下对于匈奴的物资回馈机制,...
关键词:汉匈关系 侍子 和亲 左贤王 年度轮替 
汉代黄河河套区域农业发展与边疆农牧文明的互动与融合被引量:6
《民俗研究》2021年第6期33-42,158,159,共12页王方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18)的阶段性成果。
从汉代开始,黄河河套地区的农业得到大规模发展,成为汉代最为重要的屯田地点之一。河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宜耕宜牧的地理环境使其发挥了经济与文化的双廊道作用。汉匈农耕与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在此相互交融,区域农耕经济得以发展。以...
关键词:黄河流域 农耕文明 区域农业 汉匈关系 
《史记·匈奴列传》所见“史迁笔法”辨析四题——兼论司马迁“求同存异”的民族思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26-31,共6页罗有 王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ZS024);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JC2021-008)。
司马迁遭遇"李陵之祸"后,续作《匈奴列传》运用了"错乱""对比反衬"等"史迁笔法"隐讳表达个人的真实政论与民族思想。通过"互见"《史记》各篇目相关内容,分析出"各有分地""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与"王恢之死"呈现"错乱"之笔记述,"强使中行...
关键词:司马迁 《匈奴列传》 史迁笔法 汉匈关系 求同存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