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风俗

作品数:20被引量:2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徐杰舜张元兴李晓霞万建中楚人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学院陇东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兵团工运》《河南教育(基教版)(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风俗文化互动的特点
《传承》2016年第10期152-154,共3页张元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风俗文化发展的转折期,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汇"的局面,特别是在风俗文化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魅力。该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风俗文化互动具有互适性、民族化、创新性、多元化等特征,社会生活各...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北方少数民族 风俗文化 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风俗文化互动的社会条件
《传承》2015年第11期132-133,共2页张元兴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争频发、社会动荡、分裂割据的时代,这不仅为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也为彼此的风俗文化互动创造了社会条件——生活地域的打破及生产方式适应性的转变。"五胡"内迁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可进一步...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内迁 生产方式 风俗文化 
汉族歌舞的复兴——明初“史官文化”对歌舞发展的影响探微
《艺苑》2006年第10期35-37,共3页唐佳贞 蔡丽红 
关键词:汉族风俗 歌舞 史官文化 明代 复兴 明初 汉文化 元代 明朝 汉族文化 
汉族风俗演变规律论——汉族风俗研究之三(连载)被引量:1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26-28,共3页徐杰舜 
汉族风俗在上下五千年的会承变异的过程中,形成了由野而文、俭奢互变、汉胡相杂、礼俗互动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汉族风俗 由野而文 俭奢互变 汉胡相杂 礼俗互动 
买买吐逊的最后一个心愿
《兵团工运》2003年第9期34-34,共1页车建国 
农三师四十一团九连维吾尔族青年买买吐逊赡养瘫患在床的汉族孤寡老人瞿庆阳8年之久,直到老人去年病逝,这民族团结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可买买吐逊还有最后一个心愿,那就是一定要为这病故的汉族老人立一块碑,作为纪念。近日。
关键词:民族团结 维吾尔族 孤寡老人 农三师 汉族人 汉族风俗 清明节 墓碑 庆阳 为纪念 
汉族风俗特点论——汉族风俗研究之二被引量:1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19-20,共2页徐杰舜 
风俗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汉民族的风俗特点是农本、儒化。
关键词:汉族 风俗特点 农本风俗 儒化 兼容性 封建迷信 神秘色彩 
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被引量:2
《思想战线》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万建中 
隋唐时期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文化的昌盛以及社会风气的开放 ,致使当时汉族地区的民间风俗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胡汉风俗的融合给了汉族风俗重构和更新的机遇 ;大一统的皇权促使风俗向着更为规范、一致的方向演进 ,一些...
关键词:隋唐 风俗 演进 时代特征 
汉族风俗形成和发展论——汉族风俗研究之一被引量:2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67-71,共5页徐杰舜 
汉族风俗随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 ,其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孕育 ,秦汉时期的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异和重构 ,隋唐时期的整合和发展 ,五代宋元时期的变异和重构 ,明清时期的重新整合和发展 。
关键词:汉族 风俗 形成 发展 变异 整合 重构 
话说吃“面”
《食品与健康》1999年第12期24-25,共2页刘红 阿健 
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人创造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面条王国,什么阳春面、光面、沃面、清汤面、鸳鸯面、蝴蝶面、伊府面、炸酱面、太师面、如意面、八珍面、南炒面、打卤面、何秃面、桃花面、翡翠面、西瓜面,等等,煎、炸、蒸、煮、焖、煎...
关键词:面条 方便面 中国山西 汉族风俗 民间风俗 流行 长寿 面粉 民间传统 陕西 
论新疆汉族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被引量:16
《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39-44,共6页李晓霞 
目前,在新疆生活的汉族人口主要是由清代以后陆续来自内地的迁移者以及他们的后代组成的。几百年来,作为迁移民族的新疆汉族,广泛地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并对各地汉族风俗融会贯通,业已形成自己独特并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文化...
关键词:新疆 地方文化 汉族人口 汉族文化 少数民族语言 乌鲁木齐市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新疆汉语方言 汉族风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