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松

作品数:114被引量:11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天明赵海红夏泉周文玖秦文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历史教学问题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新见何炳松书信十通考释
《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3期204-210,共7页金晓刚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其在学术上以译介“新史学”蜚声中外,同时又长期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主编《中国史学丛书》《汉译世界名著丛书》《百...
关键词:大型丛书 世界名著 暨南大学 出版家 浙江金华 何炳松 商务印书馆 新史学 
《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新出五种面世
《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王乐鑫 
华东师范大学史学史研究团队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经几代学人的长久积累,成绩斐然。在学术研究方面,继20世纪80年代有吴泽先生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2册),2019年又有胡逢祥教授等著《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与流派》(3册)...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学 史学史研究 冯承钧 吕思勉 何炳松 中国近现代史 文献整理 学术研究 
何炳松史学思想的再认识
《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第4期108-113,共6页王姝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学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史学家,其所处历史时代正是中西史学交往逐步走向密切的时代。何炳松在努力引进西方史学的同时,也在申张中国史学的思想传统,二者有互补,也有矛盾。何炳松史学思想的这种时代性和矛盾性,对于深...
关键词:何炳松 史学思想 逻辑体系 局限 
新史观、新通史方法、新世界史——何炳松《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述评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3期130-133,共4页范红军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批准号:10&ZD095,首席专家:徐岩)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近代化历程中,与中国史教科书相比,世界史教科书的近代化步履显得格外蹒跚,其主因在于中国史教科书可以依托中国史研究的深厚传统,而世界史教科书则不得不面对世界史研究植根于西方的尴尬现实。令人欣慰的是...
关键词:中学教科书 中国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 何炳松 史观 通史 述评 历史教科书 
何炳松的一篇佚文——兼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4期12-17,共6页邬国义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曾为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傅任敢译"汉译世界名著"《贤伉俪》作《汉译本序》,此文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五卷本《何炳松文集》未予收录,实为其介绍西方教育思想的一篇重要佚文。本文...
关键词:何炳松 佚文 贤伉俪序 裴斯泰洛齐 
读何炳松先生《史通评论》
《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第1期10-11,共2页刘伯涵 
何炳松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史学家,他对史学理论很有研究,早在1925年《民铎杂志》上发表的《史通评论》一文,即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见解,他推重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认为《史通》不及《文史通义》,刘知几一方面批评孔子,实际上尊孔,刘氏...
关键词:何炳松 章学诚 史通 刘知几 二十四史 史学家 伦理 史学理论 纪传体 史观 
何炳松学术讨论会暨纪念会在上海召开
《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2期65-,64,共2页方闻 
1990年10月7日至9日,由华东师大、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何炳松学术讨论会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在华东师大隆重召开。海内外代表近300人出席会议。暨大、北大等发起单位代表,专程来沪与会的暨...
关键词:何炳松 学术讨论会 华东师大 中国史学 商务印书馆 浙东学派 暨南大学 全国人大常委会 代表 周谷城 
何炳松对华侨高等教育的贡献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第2期25-28,24,共5页房鑫亮 
华侨教育,尤其是华侨的高等教育,在我国素称薄弱,而华侨在近现代史上的作用与影响,却又十分巨大,这种严重不相称的状况,显然是极不合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不少热心教育的仁人志士,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很多成绩。其中,长暨南大学达...
关键词:何炳松 华侨高等教育 华侨教育 南洋华侨 学校 学术研究 作用与影响 华侨问题 郑振铎 教育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