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教育

作品数:240被引量:22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昆章蔡振翔马兴中何亮吴明罡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国末年中国政府推动海外华侨教育探析——以《中暹友好条约》缔约为例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颜海波 张柯栋 
中国侨联课题(2022-2024年度)“台湾‘中央研究院’档案中的近代华侨教育文献整理与研究”(22BZQK235)。
《中暹友好条约》于1946年初签订,中国政府和暹罗政府就暹罗华侨享有教育自由权利问题达成一致。但缔约后,暹罗政府并未及时修改旧有苛刻的教育政策,中国政府通过驻暹大使馆不断斡旋,并加上暹罗华侨教育界人士努力,华侨教育逐渐进入恢...
关键词:《中暹友好条约》 泰国华侨教育 国民政府 外交 
近代南洋侨民的教育诉求及民国政府的应对——以《南洋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八桂侨刊》2024年第3期33-40,95,共9页颜海波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本土与异域:近代华侨教育政策研究(1927—1945)”(项目编号:E0A190470)。
《南洋研究》是民国时期由国立暨南大学主办的一份专门研究南洋的期刊,其中刊载了大量关于南洋华侨教育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南洋研究》,可了解到民国时期南洋华侨教育的发展变迁,关注彼时侨民的教育诉求,以及国民政府与南洋华侨教育之...
关键词:南洋 华侨教育 教育诉求 国民政府 《南洋研究》 
刘业:执刀向木 版画间现热爱一一宜宾市·兴文县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初中部)
《现代艺术》2024年第9期58-58,共1页刘业 
艺术的其中一项宗旨就是教导我们成为善于爱的人:懂得热爱身边的一切。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成为懂得热爱别人的人。艺术教会人去爱,去平衡自己的情绪,去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自然。我担任了6年初中艺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艺术对学...
关键词:初中部 学生情感 教育基金会 兴文县 人格特点 学生价值观 宜宾市 初中学段 
域外词教:施祖皋《硕果斋词》的初心与匠心
《中国诗学研究》2023年第2期167-180,共14页夏令伟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域外词的传承与开拓研究”(22CZWJ04)阶段性成果
现代词人施祖皋居留南洋,兼任星洲华侨中学国学教授时,应侨生学词之需,编集己作而成《硕果斋词》,并用作填词教材。该做法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洋华侨教育日益引起国内重视的背景下,通过发挥中华词教的优良传统和词体辞深义隐的特...
关键词:域外词教 施祖皋 《硕果斋词》 华侨教育 平民教育 
非洲华文学校发展回顾与进路展望
《非洲研究》2023年第2期174-188,264-265,共17页郑崧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非洲百年汉语传播研究”(21&ZD311);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重大项目“21世纪南部非洲华文教育研究”(19DZQK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非洲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评估研究”(17YJA880108)的阶段性成果
非洲华文学校是全球中文传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非洲华文学校发展环境向好,发展呈现多元化与本土化趋势,但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办学水平偏低,特别是难以满足广大非洲新侨的教育需求,因此分类办学势在必行。中国是中文母语国,国际...
关键词:非洲华文学校 华侨教育 华人教育 中文教育 
我校教师研究成果获《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32-32,共1页 
近日,《新华文摘》2023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了五邑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夕菲编审、侨乡文化研究院吴捷老师的研究论文《从流亡生涯看梁启超团结引领华侨在晚清变局中的作为》。该论文初发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期,全文长13...
关键词:五邑大学 侨乡文化 华侨教育 《新华文摘》 美洲大陆 清华大学学报 华人华侨 学报编辑部 
晚清领事保护与南洋华侨教育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2年第12期62-72,共11页陈奕平 王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海外华人社区中华文化传承研究”(16ZDA220)。
近代中国被迫进入西方国际法体系,使得晚清政府接触了领事保护制度,并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实践。清政府主动利用领事保护发展南洋华侨教育就是这一过程的例证。晚清领事保护促进南洋华侨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增强南洋华侨的中华文化认同...
关键词:晚清 南洋 领事保护 华侨教育 文化认同 
聚焦新课标,建构5D3H4Y课堂模型
《教育家》2022年第41期60-61,共2页王向晖 
教、学、评是课堂变革的核心,兰州华侨教育集团历经十几年的打造和建构,几经迭代,终于生成了5D3H4Y的课堂模型。5D3H4Y是一个着眼于教、学、评三位一体建设的课堂模型。其中,5D是“五大”,即大单元、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大读写,观...
关键词:华侨教育 课堂变革 新课标 情境的创设 课堂模型 三位一体 读写 改变教学方式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7期246-257,共12页张宝歌 于潇 王凌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OA170038)。
国民政府初期中国教育决策颇具代表性,而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的颁行所呈现的决策样态是重要典型之一,它牵涉国内与国外、政府部门间、政府与民间等多重复杂关系。总体上,国外当局与国内政府出于国家发展考虑常有纷争,国民政府不同部门...
关键词:教育决策 国民政府初期 华侨教育师资政策 博弈 
晚清领事保护与南洋华侨教育研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7期111-122,共12页陈奕平 王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海外华人社区中华文化传承研究”(16ZDA220)。
近代中国被迫进入西方国际法体系,使得晚清政府接触了领事保护制度,并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实践。清政府主动利用领事保护发展南洋华侨教育就是这一过程的例证。晚清领事保护促进南洋华侨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增强南洋华侨的中华文化认同...
关键词:晚清 南洋 领事保护 华侨教育 文化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