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璋

作品数:66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戴东阳张礼恒梁家贵李学勤夏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聊城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楊守敬觀海堂舊藏《論語義疏》鈔本略述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22年第1期125-148,共24页高田宗平 張名揚(譯) 
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學術研究助成基金)青年研究(B)“日本中世漢學史の包括的把握への基礎的研究”(項目編號:16K21103)之一部分成果。
前言臺北故宫博物院(以下略爲臺北故宫)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臺北故宫圖書文獻館藏有宋版、元版、日本古鈔本、古活字版等善本計21萬餘册,其中楊守敬觀海堂(以下略爲楊氏觀海堂)舊藏本共計1634部、15491册(1)。楊守敬(1839-...
关键词:清末民初 何如璋 故宫博物院 
琉球史话五百年
《同舟共进》2019年第12期67-73,共7页张宏杰 
朝贡体系下的小国琉球本是中国东南海中一个"至小至贫"的小国。清代外交官何如璋说,"琉球国为中国洋面一小岛,地势狭小,物产浇薄",李鸿章则称之为"寥寥荒岛"。唐宋以来,因为海道远险,国家弱小,琉球在中原皇帝的眼中,一直都是一个可有可...
关键词:琉球国 李鸿章 朝贡体系 何如璋 东南海 外交官 
晚清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的精神品格与外交实践被引量:1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周宇清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晚清中国人的日本观与中国局势的变迁研究”(17SA0068)
何如璋是晚清中国新旧递嬗时代成长起来的外交人才,他信念坚定,务实趋新,这些特征相互交织决定其个人成长、人生际遇和对国际形势的认知及外交实践。在中日琉球交涉中,他分析中日情势,提出积极应对策略。为避免朝鲜被外国占领和维护中...
关键词:晚清外交 何如璋 精神品格 日本 朝鲜 
芳野金陵与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的笔谈资料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5期81-89,共9页町泉寿郎 张三妮(译) 
近来,汉学家芳野金陵与中国近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的笔谈资料被首次发现。参加笔谈者多为一时之选,具有很高的汉学素养。日中双方积极开展诗文唱和、学术交流,为学界研究清末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何如璋 黄遵宪 重野安绎 青山延寿 
在臆想与真实之间:黄遵宪《朝鲜策略》新论
《文史哲》2019年第4期60-73,166,共15页张礼恒 
2013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从闭关到开放:朝士视察团研究”(13BLBSJ02)的阶段性成果;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资助
黄遵宪所著《朝鲜策略》并非如中外史家所褒奖的那样完美,而是存在着逻辑上的严重缺陷,将臆想中的"俄国威胁论"当成了现实中的"俄国威胁",将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变量,视为一种业已发生、存在的事实。这种以臆想抑或推演代替现实的论证方...
关键词:《朝鲜策略》 黄遵宪 何如璋 "俄国威胁论" 
晚清文人的日本风景书写
《书屋》2019年第5期53-55,共3页高强 
古代中国几乎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纵使少数朝代曾派遣官员出使他国,但彼时的出使更多带有天朝上国泽被四夷的意味,而且总的来看,古代中国主动走向外界的次数远远比不上他国'朝奉'、'觐见'中国的频率。即便对于和自己一衣带水的邻邦日...
关键词:何如璋 
《朝鲜策略》“结日本”问题辨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张礼恒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从闭关到开放:朝士视察团研究"(13BLBSJ02);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资助项目
"结日本"是何如璋、黄遵宪在《朝鲜策略》中为朝鲜开具的救时良策,前承"亲中国",后续"联美国",达致"图自强",形成一个完整的外交构想。迄今为止,中外学术界在《朝鲜策略》的研究上成果颇丰,评价甚高,但对"结日本"问题的研究却存在着严...
关键词:《朝鲜策略》 何如璋 黄遵宪 总理衙门 
李鸿章与何如璋的“球案”三策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5期23-31,共9页刘韶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老学通史";项目编号:14ZDB004
光绪初年,清政府与日本围绕琉球国运("球案")展开斗争。一开始,清政府对琉球事务漠不关心,致使日本步步推进吞并计划。在事态公开化之后,面对极为不利的被动状态,清政府也未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解决争端。在驻日公使何如璋提出解...
关键词:李鸿章 何如璋 “球案” 策略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杨守敬
《艺术品》2018年第7期10-13,共4页邹典飞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星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早年受私塾教育,同治元年(1862)举人,四年(1865)考取北京景山官学教习,十三年(1874)国史馆誊录,光绪六年(1880)出使日本,任驻日公使何如璋随员,旅日四年。
关键词:杨守敬 民国时期 北京 书风 私塾教育 同治元年 驻日公使 何如璋 
清朝驻日使领与朝鲜“朝士视察团”被引量:4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6期88-104,共17页张礼恒 
2013年山东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从闭关到开放:朝士视察团研究"(项目编号:13BLSJ02)的阶段性成果;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海外学者资助项目"的资助
1881年5月至8月,清朝驻日使领与奉命考察日本的朝鲜"朝士视察团",围绕国际大势、中朝两国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全方位地评判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赞赏日本改革在器物层面所取得的成就,批评日本在政治体制、社会风俗...
关键词:朝士视察团 清朝驻日使领 朝鲜 何如璋 黄遵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