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话语

作品数:170被引量:34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时德生罗晓东曹书文朱菊香胡牧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音乐历史田野中的宋代女乐与文士性别话语探究
《音乐文化研究》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王子君 洛秦 
在狎妓、蓄妓之风盛行的宋代,女乐群体及其表演活动成为文士日常社交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宋代女乐这一由于时间间隔构建起的“他者”,以音乐人类学的历史田野为方法,从女乐与文士的社交范畴切入,关注在“狎妓令”下士林仍然留...
关键词:宋代女乐 文士 历史田野 性别 权力 
论小剧场实验戏曲《秋胡戏妻》的性别话语重建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2期98-100,共3页张唯钰 曾静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场景式演剧的感官民族志研究》(23YJAZH008)阶段性成果。
在传统“戏妻”戏中,诙谐滑稽的情节背后隐藏的是历代剧作家们的男权话语书写,作为“戏耍者”的男性是绝对的主体,女性则是被凝视与检阅的客体,对“秋胡戏妻”故事的历史流变进行考察便可管窥一二。当代改编作品对传统性别话语进行了重...
关键词:小剧场戏曲 秋胡戏妻 性别话语 
民国烟标人物图像嬗变的性别话语研究
《包装工程》2025年第2期303-310,376,共9页常冰瑜 
2024年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非遗专项研究项目(FYZX202409)。
目的 对民国时期烟标图像中两性人物图像的演变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 通过对烟标图像中的两性人物形象进行爬梳,以烟标图像作为时代审美的物质媒介,从符号学、图像学的角度阐述民国时期烟标人物图像所呈现的性别角色特质、文化观念冲突...
关键词:民国 烟标 人物图像 女性主义 性别话语 
《极花》英译本性别话语重构及人物形象重塑研究被引量:1
《外语研究》2024年第3期69-73,97,F0003,共7页龙堃 孙会军 
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世纪以来海外中国文学评论中的中国话语与形象研究”(编号:21JZD051);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五届导师学术引领计划项目“中国文学海外翻译与评论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编号:2022113038)的阶段性成果。
贾平凹小说《极花》聚焦女主人公胡蝶被拐后的惨痛经历及复杂心路历程,2019年由英国女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翻译成英文出版。本文对《极花》及其英语译作Broken Wings进行对比分析,以女性文体学为理论框架,从词汇、句法和叙事视角...
关键词:《极花》 韩斌 英译 性别话语 女性文体学 
中国摩登女郎的“生死场”——基于现代性视域对报纸与电影之性别话语的考察(1930—1937)
《新闻大学》2024年第4期105-115,121,共12页艾青 
20世纪30年代的摩登女郎,构成考察中国社会转型中性别话语与现代性交织的重要中介。本文考察了1930—1937年报纸与电影围绕摩登女郎的性别话语后发现,主流大报的新闻报道对摩登女郎的媒介形象进行了负面建构,情节剧电影对摩登女郎的女...
关键词:摩登女郎 现代性 媒介 性别话语 女性化情感 
自媒体时代性别话语的传播与再造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邸晓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XW084)。
自媒体为个体发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使得性别议题这一私领域问题走向公共话语空间,为推动两性平等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同时,在更为自由、个性的自媒体环境中,网络性别言说的碰撞更为激烈,甚至出现意见分化与割裂,而且在“流量为...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性别话语 性别文化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英美文明论中的性别话语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3年第4期54-67,共14页潘雯 
英美社会中的“女性主义东方主义”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复杂的文化与政治现象。它有两重含义:最基本的含义是指英美社会里的女性主义者的东方主义——她们为了自我赋权而消费、想象、利用,甚至创造“东方”;此外,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还可以...
关键词:女性主义东方主义 英美文明论 性别话语 女性主义 东方主义 
当代国产悬疑电影的性别话语考察
《电影文学》2023年第22期64-67,共4页刘琳 
在商业浪潮的席卷中,电影必须考虑观众的感受。在迎合观众的过程中,国产悬疑电影大体上是无法摆脱父权意识控制的,其在故事建构、叙事视角、叙事元素等方面的性别话语依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也不无将女性边缘化、刻板...
关键词:国产电影 悬疑电影 性别话语 
从原罪到救赎?——白蛇传说生成过程中的性别话语考察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9期7-9,共3页杨斯奕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宋韵文化”科研专项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Y20220409;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金资助。
蛇是一种外表看似不如其他猛兽凶猛但会突然袭击人且有可能带有致命毒液的生物。在中国古代,人们既对蛇有恐惧心理又认为其具有神性,因而创造了众多与蛇相关的传说。一、“人妖不可共处”——白蛇传说建构过程中的“女性原罪”话语,魏...
关键词:性别话语 原罪 救赎 生成过程 白蛇传说 神性 恐惧心理 神怪 
超性别话语的当代流变研究
《当代文坛》2023年第5期131-137,共7页姚溪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和培育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当代中美女性小说身体话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BS021。
“超性别”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文化中最为多变的身体话语之一,不仅形成写作范式,同时提供批评路径,帮助作家重新定位女性身体的文学形象和社会位置。它既表现为1980年代的中性化形象,也展现为1990年代的个性化形象,并在21世纪呈现谱系化...
关键词:女作家小说 超性别 身体话语 当代流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