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

作品数:622被引量:631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邓安庆李育书徐长福罗久曹典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复旦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总体面相——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探讨
《哲学研究》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程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及原创性贡献研究”(编号19ZDA01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新赶考路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创新发展研究”(编号2022EKS001)白的阶段性成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象征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文本符号。就彼时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总体面相,学界解读的“成分还原”倾向,不同程度地遮蔽了文本中富有生命力的叙事逻辑。首先,以“现实的差别”为“阿基米德点”,通过...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国家观 克罗伊茨纳赫时期 
对于“事物本身的逻辑”之追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表现”问题
《哲学研究》2024年第2期16-26,128,共12页吴猛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示并拆解了黑格尔国家哲学中的“表现”机制,也即黑格尔何以可能将市民社会处理为由于无法通过自身获得意义因而必须被政治国家统摄在一个由“现实的观念”即绝对精神所推动并作为其“表现”的关系整...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表现 事物本身的逻辑 意义主体 
马克思早期人民概念释义的多重向度与价值审视——基于《莱茵报》政论文章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2期88-95,共8页程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及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19ZDA016];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赶考路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EK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莱茵报》政论文章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本内容来看,马克思早期对于人民概念的阐发,并未囿于现有研究所趋同的“抽象—普遍”范式,而是显现为立论于批判普鲁士“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之上的多重向度。在批判僵化的等级关系时,...
关键词:马克思 人民概念 关系性 现实性 批判 
马克思国家观的出场叙事在何种意义上是总体式的——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中心
《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程丙 
2022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新赶考路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创新发展研究”(2022EKS00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呈现马克思国家观出场的重要文本。以回归文本语境的解读范式来看,马克思国家观的出场叙事是总体式的,而非成分式的。以“现实的规定”的社会政治基础为理论地平,马克思倾向从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整体关系中...
关键词:马克思 国家观 出场叙事 总体性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克罗茨纳赫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理论界》2022年第9期16-22,共7页刘家欢 
《克罗茨纳赫笔记》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露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头足倒置”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史实支持,使其从思想发展的内在角度确证了费尔巴哈“主谓颠倒法”的合理性,从而为其思想转变补充了除《莱茵报》“物质利益的...
关键词:克罗茨纳赫笔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历史研究 
论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义务论
《理论界》2022年第8期46-51,共6页徐超 
黑格尔在法哲学中对义务的探讨与一般意义上在个体品行方面的探讨有所不同,从伦理法(Sittenlichkeit)的角度上将国家视为实体/主体,在法哲学的视域中讨论政治义务而非个体义务和德性。个体在尽义务的过程之中,就实现了作为个体和国家的...
关键词:黑格尔 义务论 
黑格尔法哲学的前提:实相的自由而非本相的自由
《理论界》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肖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非物质劳动’、符号实践与传播学主体理论构建研究”(编号:20BXW054)的研究成果。
康德伦理学证成了基于人的非角色性存在的本相的自由,以此确立了普遍的道德规范,却使自由停留在理性王国,使道德成为抽象的"应该"。黑格尔认为康德伦理学存在三大问题:伪善、形式主义、自我确证的良心所伴随的任性的恶。黑格尔通过精神...
关键词:本相的自由 实相的自由 法哲学 角色性存在 
宗教批判在马克思世界观形成中的地位--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看被引量:3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99-106,56,共9页马拥军 
作者担任首席专家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招标课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特点的经济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8VSJ008)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发了宗教批判对于新世界观的意义。在他看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指的并不是宗教的本质,而是宗教的功能。宗教的本质包括异化的人的自我意识和颠倒的世界意识两个方面。因此,宗教批判必然导...
关键词:宗教批判 世界观 知识论 无神论 意志论 哥白尼革命 
自然法即自由法: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前提和关键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3期64-65,共2页邓安庆 
我们要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首要的一步就是理解黑格尔法哲学与自然法的关系。在《法哲学原理》的第1节,黑格尔就把法哲学作为“哲学的法学”以区别于实证法学。它不是研究法律条文的阐释和理解,而是“以法的理念,即法的概念及其现实化...
关键词:自然法 《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法哲学 实证法学 法的理念 法的概念 法律条文 
黑格尔法哲学思想之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8期42-43,共2页邓安庆 
黑格尔于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1788年10月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黑格尔在这里遇到了共同塑造时代精神所需要的志同道合者,即诗人荷尔德林和未来早熟的哲学家谢林,人称“阁宾根三伙伴”。被各种哲学...
关键词:荷尔德林 斯图加特 谢林 法国大革命 时代精神 黑格尔法哲学 志同道合者 符腾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