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都门学

作品数:116被引量:10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继刚张丽锋杨继刚肖世民胡旭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许昌学院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为赋乃俳,自悔类倡——汉代赋家位同俳优论与汉代俳谐文赋
《国学(汉斯)》2024年第4期761-768,共8页张盈盈 
本文从汉前“俳优”群体的特点及地位入手,结合《汉书》中有关汉代赋家“位同俳优”的论述对汉代赋家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辨析。其次,结合西汉赋家创作的俳谐风格文赋作品与相关史料,梳理汉代俳谐文赋的产生及流变历程,并据此分析西汉赋...
关键词:俳谐文赋 位同俳优 自悔心理 鸿都门学 经学 
鸿都门学书法自觉意识与高校书法教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年第7期93-95,共3页金诚立 
汉灵帝在光和元年(178年)创办的鸿都门学为我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为后世相关专科学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鸿都门生对书法艺术的自觉追求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对当今高校书法教育影响深远。大学生的文化...
关键词:鸿都门学 书法自觉 高校书法教育 文化自觉 
鸿都门学选士科目设立缘由——以政治、学术与教育的互动为考察线索
《教育史研究》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张铭雨 张四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一流学科培优项目“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国道路’的历史研究”(YLXKPY-XSDW202203)。
东汉鸿都门学以尺牍、辞赋、工书鸟篆等科目选士,历来被教育史学界视为中国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论及鸿都门学选士科目的设立缘由,学界既往观点多释以汉灵帝个人喜好。以政治、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整体史观”为考察视角,将鸿都门学...
关键词:鸿都门学 选士科目 东汉知识群体 
鸿都门学的建立与汉末文艺的发展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代景至 
东汉末年,爱好文艺的风气自上而下开始蔓延。汉灵帝本人喜好文艺,对书法和诗歌都有涉猎。汉灵帝需要固定的场所来满足自身文艺活动的需要,这让鸿都门学的出现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宦官和外戚政治斗争激烈,皇权衰弱,迫使汉灵帝必须要加...
关键词:鸿都门学 文艺风气 建安文艺 
汉末学术新变与梁鹄的碑刻遗珍
《图书与情报》2023年第4期137-144,F0002,F0003,共10页丁宏武 丁文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前河陇文学文本辑校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YJA751006)研究成果之一。
梁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甘肃籍书法家,其一生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前期入选鸿都门学,以擅长书法而显贵;中期追随刘表,避乱荆州;后期归附曹魏,勤书自效。鸿都门学的设立,标志着汉末学术由重经学向重文艺的转变,梁鹄因此迎来了施展书法才艺...
关键词:梁鹄 鸿都门学 孔羡碑 八分书 
师宜官以字酬酒
《书法教育》2023年第7期20-21,共2页刘小庸(指导) 李瑞晨  
东汉灵帝喜爱文艺,光和元年(178)二月开设了一所专门的艺术学校,学生由三公以及州、郡长官举荐,凡是擅长尺牍文书、文学辞赋者,善书及工于鸟篆者,考试合格皆可入学。学校设在洛阳鸿都门,因此称为“鸿都门学”。学生毕业后,大多给予高官...
关键词:鸿都门学 汉灵帝 辞赋 
汉灵帝是“文艺青年”
《格言(上半月)》2023年第2期60-60,共1页
有这样一位皇帝,他被诸葛亮评价为东汉最昏的两位皇帝之一。一般认为,东汉分裂成三国他要负重要责任。但他同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写的诗被收录在汉代最权威的诗集《汉诗》中;他还是一位学者,下令刻制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石经《熹...
关键词:文艺青年 《熹平石经》 鸿都门学 汉灵帝 汉诗 改革举措 改革家 
古代专科学校中的鸿都门学与书法教育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44-47,共4页肖明明 
汉灵帝于光和元年设置鸿都门学,这是我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为其后特别是唐代各种专门院校设置开辟了道路。鸿都门学主要教授辞赋创作与文字书写等,通过提拔下层文人学士,以文、艺与儒家腐朽经学相对抗。鸿都门学的学生入学要求和考核...
关键词:鸿都门学 专科学校 书法教育 
汉朝的题壁
《读书》2021年第7期120-120,共1页刘涛 
在墙壁上写字题诗的题壁,见于记载的书法家,最早是东汉后期的师宜官。那时灵帝喜好文学书法,令州郡、三公举送"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在洛阳鸿都门设学校,所谓"鸿都门学"。其中的师宜官,擅长隶书,他好酒,"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
关键词:鸿都门学 东汉后期 题壁 宜官 隶书 
楔入正统:经学教育的五次冲击被引量:1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年第11期7-18,共12页郑梦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课程史研究”(编号:BOA160027)。
经学教育自汉确立,直至清末,始终占据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和主导地位,但是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依然先后出现了五次有悖于经学教育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它们分别是:东汉末年倡导文学技艺的鸿都门学;南北朝时期要求儒、玄、文、史并重的四馆;...
关键词:经学教育:鸿都门学 儒、玄、文、史四馆:书、律、算、医专科教育 分斋教学 六斋设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