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房性状

作品数:8被引量:3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守才张改生牛娜赵惠燕杜伟莉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麦类作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核农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小麦多子房性状近等基因系遗传背景的分子标记检测被引量:2
《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第3期406-410,共5页朱东旭 马守才 张改生 牛娜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基金(2009AA1011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
小麦多子房性状具有明显的穗粒数优势,可明显提高小麦的繁殖系数。为研究多子房这一特殊性状,以矮败小麦为杂交工具材料、多子房小麦多Ⅱ为供体亲本、单子房小麦77(2)为轮回亲本,经过连续回交5代和自交,初步培育成多子房近等基因系(NIL...
关键词:多子房小麦 近等基因系 SSR分子标记 
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分析
《新疆农垦科技》2009年第1期38-39,共2页谭恩俭 万勇 
小麦的多子房性状是在小麦遗传育种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普通小麦的特殊性状,其发育过程中小穗上每朵小花内有3个雌蕊,经过自花授粉或人工授粉,可结2~3粒种子,该性状经过多年种植观察遗传稳定。
关键词:多子房性状 普通小麦 遗传分析 育种过程 发育过程 人工授粉 自花授粉 遗传稳定 
小麦多子房性状外显率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年第4期528-530,共3页张国慧 张改生 葛锋辉 牛娜 马守才 潘栋梁 汪奎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2007ZDKG-020);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专项基金(99-1A);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为了提高杂交小麦的繁制种效益,选用具有不同山羊草细胞质的同质同核、同质异核、异质同核多子房小麦为试验材料,于成熟期调查多子房外显率,并用DPS 7.05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了多子房外显率表达的影响因素。结...
关键词:小麦 多子房 外显率 影响因子 
小麦多子房性状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遗传背景的检测被引量:14
《核农学报》2007年第6期585-588,共4页马守才 张改生 牛娜 
陕西省"十五"杂种小麦攻关(2004-2005K01-G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遗传育种专项(05Y2002-2)与博士专项基金
以矮败小麦为杂交材料,以多子房小麦多II为供体亲本、单子房小麦77(2)为轮回亲本,经过连续回交和自交,初步培育成多子房近等基因系(NIL)M04309-1和M04309-3。应用APAGE技术对NIL及其亲本的遗传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育成的...
关键词:小麦 近等基因系 多子房性状 
小麦品系多Ⅱ多子房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8
《麦类作物学报》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马守才 张改生 李红茹 赵常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970454);"863"计划重大专项(2002AA207004);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项目(B2-9)
为了解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特性,为多子房性状在小麦高产育种及杂种小麦选育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多子房小麦品系多Ⅱ分别与4个普通小麦正反杂交,F1自交并与单子房普通小麦回交得到F2和BC1群体。结果表明,F1全为多子房植株,F2分离,...
关键词:小麦 多子房性状 遗传分析 
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Ⅱ.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被引量:8
《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第6期1295-1299,共5页马守才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军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9970 4 54 ) ;"86 3"计划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项目 ( B2 - 9) ;杨凌示范区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利用 3个多子房小麦与 8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获得的 2 4个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 ,对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1 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次为株高 >穗粒数 >单株产量 >千粒重。单株产量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1 8个...
关键词:多子房性状 应用 杂种小麦 多子房小麦 杂种优势 利用 
三粒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6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58-60,共3页武军 李邦琴 赵继新 
中日合作项目! (小麦多样性研究 )
普通小麦 (♀ )×三粒小麦 (♂ ) ,F1全为单子房植株 ,F2 及以后各代一直表现为单子房性状 ;三粒小麦 (♀ )×普通小麦 (♂ ) ,F1全为多子房小麦 ,F2 分离 ,且多子房植株与单子房植株分离比例为 3∶ 1 ,F3以后仍有部分分离。分析结果表...
关键词:三粒小麦 多子房性状 遗传分析 种质资源 
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Ⅰ.多子房性状基因和细胞质效应被引量:15
《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第6期949-953,共5页马守才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军卫 王小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970 4 54) ;杨凌示范区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利用单体分析和多亲本常规杂交 ,研究了小麦多子房性状基因遗传传递规律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小麦多子房性状有显、隐性两种基因类别 ,均位于 6B染色体 ;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对 F1杂合显性多子房性状具有抑制表达作用。多...
关键词:小麦 多子房性状 基因定位 细胞质效应 杂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