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

作品数:108被引量:6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姚卫群董平成建华薛乐焦国成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佛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晓的和诤“二谛”论:“二谛”论的另一种路径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敖英 
“二谛”是大乘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般若经》、《大般涅槃经》、《中论》及《瑜伽师地论》等经论都对二谛有所阐释。随着这些经典传入中国,中国僧人也对二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同学派、不同宗派的僧人对二谛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
关键词:元晓 二谛 和诤 璎珞本业经疏 金刚三味经论 
论年麦西饶坚赞之中观二谛学说
《攀登(藏文版)》2024年第3期44-55,共12页尕藏扎西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喜饶嘉措大师名著《龙树中论奥义略论无畏狮子吼》翻译与研究”(编号:22BZJ030)的阶段性成果。
苯教中观学派诸先贤的中观学说均受印度佛教哲学的影响,年麦西饶坚赞作为佛苯融合的有力推动者,其学说尤其深受印度佛教中观哲学之影响。年麦大师承袭苯教既有传统和旧说,充分吸收《解乘》《苯门明辨》《中论二谛典籍》之内容,并将之与...
关键词:年麦西饶坚赞 中观 二谛 梅敦西饶威色 
说一切有部“实有”概念析义
《宏德学刊》2023年第2期91-111,共21页单正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说一切有部基于诸法实有的解脱论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7BZX06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部派佛教外文研究著作翻译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SWU19097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说一切有部认为一切法实有。实有特指宇宙万有的构成要素——法的实有。实有的法具有各自的本质之性,且是不依他物的独立实体。实有包括法体和作用、法体恒有、作用刹那。宇宙物质和精神事物不过是刹那实有相续和聚合假有。实有凭自身...
关键词:实有 二谛 现量 自相 共相 
南北朝涅槃学的四大论题
《佛学研究》2023年第2期137-151,共15页赵印印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选[2021]70号)资助。
南北朝时期的成实师、地论师、摄论师、三论师等各派学者在解释《涅槃经》时引发了一系列学术争论,如反照智有无与同体别体之争、佛性本始之争、二谛相即不即与同体异体之争、十一空体性之争,这些论题对推动南北朝涅槃学的发展起到了重...
关键词:涅槃学 反照智 佛性 二谛 十一空 
论吉藏所依于谛与迷教于谛之差别
《五台山研究》2023年第1期22-27,共6页李政勋 
吉藏讨论二谛义时有于谛和教谛两种二谛,于谛中又分为所依于谛和迷教于谛。清楚辨析两种于谛差别对准确理解吉藏二谛义具有重要意义。今结合日僧实敏等人文献,对吉藏所言两种于谛“得失”“通别”“能所”“前后”四种差别进行梳理辨析...
关键词:三论宗 吉藏 二谛 所依于谛 迷教于谛 
从世间际到实际:“二谛”之“观”下的涅槃——以《中论·观涅槃品》为中心
《五台山研究》2022年第4期22-25,共4页刘雄峰 
对于佛教“涅槃”说,其内部的各个派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涅槃”说。其中,尤以大乘中观学派的“涅槃”说而独树一帜。中观学派以“缘起性空”为出发点,提出了以“实相为涅槃”的“涅槃”说。其于强调(涅槃的...
关键词:世间际 实际 二谛 涅槃 
佛教“二谛”思想演变探讨
《攀登(藏文版)》2022年第3期74-82,共9页索巴尖措 
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GSP-B003)的阶段性成果。
在印度原始佛教和中国佛教思想体系中,“二谛”思想都占据重要地位,并且突出表现了佛教的哲理思想,代表着佛教的真理观。佛教发展到现在,诸多佛教文献和佛教各宗派对“二谛”都有别于他派的诸多合理性论述。从哲学和语言学角度,对中国...
关键词:佛教二谛 阐释 内涵 
论天台智者“四教”与“三番说”视域下的二谛观
《中国佛学》2022年第1期250-268,共19页于洋洋 
就天台思想体系而言,三谛说发挥着将智者的思想体系贯穿起来的核心作用,因此,在讨论智者的天台思想时,学界普遍侧重于从三谛来理解。但通过阅读智者作品可知,三谛说其实奠基和形成于其二谛说,鉴于在智者思想体系中三谛与二谛内在紧密的...
关键词:化法四教 四种二谛 七种二谛 三番说二谛 
吉藏“三种中道”说新探
《中国佛学》2022年第1期297-315,共19页李政勋 
“三种中道”说对于了解吉藏二谛思想极为重要,但现有研究成果不充分且多有模糊之处,今欲对吉藏“三种中道”说进行新探索。吉藏之师法朗针对“三种中道”有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对“三种中道”的论述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区别,在用意旨趣...
关键词:吉藏 二谛 八不 三种中道 三种方言 
关于佛教中国化合法性问题的探讨——以唐代僧人“佛教儒行”实践为例
《大理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64-69,共6页戎川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不同于其发源地的种种新的文化形态。相伴而来的则是一直以来对中国佛教合法性问题的质疑。其实佛教中国化符合佛教本身的教理,即“胜义谛”须建立于“世俗谛”之上的“二谛”建立。以唐代为例,中国僧人以儒家的伦...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二谛建立 唐代僧人 佛教儒行 合法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