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接受

作品数:19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胡平仁秦志凯叶立周高中意杨夏女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中南大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行政与法》《公民与法(法学版)》《时事(初中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学视角下的法律接受
《长江丛刊》2018年第1期146-146,共1页黄玉 
法律社会化并不简单的只是文字、条文的普及,而是普及和传播与条文背后的文化、观念、价值等育成与现代法律相适应的三观及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融入人格中。
关键词:法律社会化 法律接受 
论以法律接受为目标的法治宣传教育实践路径选择
《中国司法》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柳玉祥 
目前,新一轮全民普法已全面展开,如何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更好地推动全体公民普遍支持和认同法律、法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夯实社会基础,是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笔者试从"法律接受"的概念出发...
关键词:法治宣传教育 实践路径 法律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标的 司法行政机关 宣传教育工作 全民普法 
论民间法在法律接受中的作用被引量:10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42-51,共10页高中意 
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民间法在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zzts1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民间法与法律接受都具有的主体间性使得二者具有相契性,并因此民间法在法律接受中的作用得以发生。民间法在法律接受中具有三种主要的、独特的作用,即作为社会主体进行价值衡量的尺度;整合法治资源;培育自身生长点。这些作用的发挥不仅...
关键词:民间法 法律接受 国家法 
孔子眼中的“法治”
《时事(初中版)》2014年第2期61-61,共1页本刊编辑部 
在孔子眼里,法治观念和道德修养密不可分。《论语·里仁》篇中,有对称的两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两句话联起来看,意思是说有修养的君子心怀道德,从而敬畏国家的法律;而修养不够的人只考虑自己是否有利可图,会漠...
关键词: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 司法部长 里仁 道德品质 怀德 子贡 法律接受 流落他乡 
哈特理论中法律接受概念的当代启示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年第1期129-131,共3页张伟涛 
法律的接受概念是哈特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哈特的法律接受概念的内涵、功能与意义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以哈特为代表的当代法律实证主义的主旨及其问题,从而深化我们对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解与反思,并对...
关键词:哈特 法律接受 内在观点 规则体系 
中国古代执法艺术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94-97,共4页胡平仁 
社会公众并不是法律的容器,而是法律接受主体,因而执法不只是规范性的法律实践,更是一门需要综合调动理性、情感、欲求、信念和经验,创设特定情势、因势利导的生活艺术。利益诱导,取信于民;循规化俗,张力平衡;惩奸治乱,审势度情;妙对人...
关键词:法律接受 执法艺术 中国古代 
从信访角度看“五五”普法
《北京人大》2011年第6期33-36,共4页
普法活动的社会影响在信访数据中有联动性反映。文中数据全部来自北京市信访综合办公系统,只是对"五五"普法工作一个侧面的素描,不能作为最终意义上对"五五"普法工作的评估。通过对信访数据的分析,为"五五"普法的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办公系统 农民法律意识 法制宣传 分析研究中心 法律接受 社会影响 法律六进 法治国家建设 联动性 
法律接受引论被引量:1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0年第6期28-30,共3页叶立周 
河北师范大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法律接受研究"(项目编号:W2006Q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中日益凸显法的合法性问题,对法律接受的理论研究试图回应这一问题。研究法律接受问题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使得社会成员形成对于法律的正向、积极的法律态度,进而外化为践行法律、捍卫法律尊严的行为。这一研究...
关键词:法治 法律接受 合法性 
法律接受探析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9-71,共3页秦志凯 
在中国立法不断完善与法律向社会渗透不断受阻,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探讨法律接受的内涵,解析其结构和类型,为探求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分析框架与工具。
关键词:法律接受 内涵 结构 类型 意义 
以交涉为核心的纠纷解决过程——基于法律接受的法社会学分析被引量:8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24-30,共7页胡平仁 杨夏女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我国转型期群体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7SFB2004)
交涉是各方主体围绕纠纷解决所展开的互动行为及其过程。交涉的性质、交涉得以展开的基础、交涉的层次和内容、开展交涉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交涉推动纠纷解决进度,是我们理解真实世界中纠纷解决过程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纠纷解决过程 交涉 博弈 合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