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理论

作品数:432被引量:1385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勇赵秉志储槐植周光权侯国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刑事法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特拉伊宁之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嬗变
《刑事法评论》2014年第1期120-139,共20页龙长海 
作者主持的中国法学会201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自选课题《“去苏俄化”对当代中国刑事法治的影响》[课题编号:CLS(2013)D188];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项目编号:NJSY12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项目资助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路径(一)问题的缘起主张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论者,其矛头首要的指向便是我国从苏俄引入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并认为实现我国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用德日三阶层的构成要件理论取代以俄中为代表...
关键词:特拉伊宁 犯罪构成理论 构成要件理论 皮昂特科夫斯基 犯罪论体系 危害行为 刑事社会学派 社会危害性 
主编絮语
《刑事法评论》2014年第1期1-6,共6页陈兴良 
本卷是《刑事法评论》第34卷,值此编就之际,对编人本卷的各篇论文加以导读性介绍,以为主编絮语。在"理论前沿"栏目中,发表了三篇论文,主要涉及刑法学科的三个领域。李怀胜的《宪法视野下的刑事立法权及其限制》一文,对刑事立法问题进行...
关键词:立法问题 理论前沿 立法论 检警关系 刑事诉讼法 特拉伊宁 不作为犯 犯罪构成理论 先行行为 结果无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与刑事判决书的对接——以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为视角被引量:1
《刑事法评论》2013年第2期125-141,共17页简爱 
一、讨论背景:体系意识与问题意识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理论按照一定的体系对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系统归纳和分类的结果"[1],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构成理论的争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
关键词:犯罪论体系 故意杀人 刑法学理论 犯罪构成理论 违法性 中国刑法学 体系性 阻却事由 有责性 德国波 
间接正犯的光与影——以比较刑法为视角的考察被引量:1
《刑事法评论》2013年第1期40-76,共37页韩其珍 
一、绪论(一)问题意识作为一名来自我国台湾的刑法初习者,笔者认为,我国大陆通说的刑法学采用的是苏俄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大陆的刑法面向世界以及与其他国家理论对话的需求增加,德国与日本的刑法解释学的三...
关键词:间接正犯 刑法解释学 比较刑法 犯罪论体系 犯罪构成理论 陈兴良教授 无责任能力人 直接正犯 共犯理 
主编絮语
《刑事法评论》2010年第1期5-9,共5页陈兴良 
本卷是《刑事法评论》第26卷,也是2010年的第1卷。在"主题研讨"栏目中,发表了3篇具有相当理论深度的论文。付立庆的《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总检讨》一文,切合了当前我国刑法学界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就是犯罪构成体系。付立庆在文...
关键词: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论体系 刑事政策 理论深度 主题研讨 陈兴良教授 社会危害性 解释论 犯罪概念  
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总检讨被引量:7
《刑事法评论》2010年第1期1-56,共56页付立庆 
作者承担的司法部课题(项目编号06SFB3011)“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最终成果的第二部分
众所周知,中国现有的被称为平面耦合式四要件体系的(狭义)犯罪论体系(即犯罪成立条件),来源于苏联。1949年10月,在亚洲的东方耸立起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崭新的国家,这就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了标志新中国与以往社会的本质不同,中...
关键词:犯罪构成理论 期待可能性 社会危害性 犯罪客体 刑事违法性 犯罪主体 法益 犯罪构成体系 犯罪构成要 
论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被引量:11
《刑事法评论》2010年第1期113-129,共17页欧阳本祺 
江苏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宽严相济政策的刑法解释功能研究”(09SJD820002)阶段性成果
中国刑法学的研究似乎正面临一些方向性的抉择,例如犯罪构成理论何去何从,实质解释与形式解释如何取舍,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如何,刑事一体化如何可能等等。这些问题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我国刑事法治困境——如何协...
关键词:刑法解释 刑事政策 政策化 刑事法治 刑法学研究 犯罪构成理论 罪刑法定原则 中国刑法学 解释学  
关于“回到塔甘采夫”的刑法学反思
《刑事法评论》2009年第2期108-129,共22页焦旭鹏 
一、引言从2000年陈兴良教授《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一文发表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构成理论的争论一直在不断升温和深入,这在给人带来丰富教益的同时,也使中国刑法学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个亟待作出选择的"
关键词:塔甘采夫 刑法学家 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论体系 特拉伊宁 社会危害性 陈兴良教授 中国刑法学 德日  
主编絮语
《刑事法评论》2009年第1期5-9,共5页陈兴良 
《刑事法评论》第24卷,是2009年出版的第一卷,本卷秉持追求学术前沿与推进刑事法治的编辑宗旨,努力开拓刑事法理论的疆域,尤其是推动我国刑事法知识的转型,从而为刑事法治建设作出一份学术贡献。本卷的"理论前沿"发表了两篇论文。张诚...
关键词:刑事法治 犯罪构成理论 理论前沿 犯罪学研究 法律认识错误 法定犯 再审制度 取保候审制度 林山田 
论法律认识错误——德国禁止错误理论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改造的启示被引量:10
《刑事法评论》2009年第1期220-236,共17页王莹 
法律认识错误,也称违法性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对与行为有关的法律存在不正确的认知与理解。法律认识错误的意义在于,它对行为在刑法上的认定会产生何种影响。在德国刑法中法律认识错误被称为禁止错误(Verbotsirrtum),即对法律的...
关键词:法律认识错误 犯罪构成理论 违法性 减轻处罚 构成要件理论 可罚性 免责事由 犯罪构成要件 罪责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