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岭连拱坝

作品数:20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顾冲时范树平郑东健吴中如张翠然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佛子岭水电站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治淮》《大坝与安全》《水力发电》《水电与新能源》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子岭连拱坝变形统计模型与安全监控被引量:1
《治淮》2022年第7期25-27,共3页田向忠 傅晓阳 陈波 
本文针对佛子岭连拱坝工作特点和实测资料规律,分析了库水压力、温度变化和时效过程对大坝变形的影响机制,由此建立了连拱坝变形统计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8#和12#垛坝段坝顶顺河向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坝有限元结构分析...
关键词:佛子岭水库 河床坝段 水平位移 统计模型 
佛子岭连拱坝温度应力分析
《水电与新能源》2016年第2期30-33,46,共5页李博 
阐述了连拱坝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的全过程,并利用ANSYS对温度应力进行模拟计算,为实际工程中薄壁连拱坝设计及温度应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连拱坝 有限元 温度应力 模拟计算 
佛子岭连拱坝耐久性分析被引量:9
《水力发电》2006年第10期98-101,共4页邢林生 
从表层混凝土碳化、混凝土强度、坝面风化侵蚀、坝体开裂、挡水面渗漏溶蚀、大坝刚度等方面,对已运行40多年的佛子岭连拱坝的耐久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对该坝运行中多次遭受不利运行工况的危害机理和程度作了重点分析研究。从设计、施工、...
关键词:水工结构 运行工况 耐久性 佛予岭连拱坝 
佛子岭连拱坝加固钢纤维砼施工工艺的优化
《安徽水利科技》2003年第4期36-37,共2页周小勇 徐有前 
根据佛子岭水库连拱坝加固工程特定的施工条件,通过两种施工工艺(现浇和喷射)的优缺点比较,提出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修改方案:即垛内采用现浇施工、两端拱仍采用喷射施工的方案。由于施工工艺的改变,可节约投资600多万元,且能...
关键词:连拱坝 加固 钢纤维砼 施工工艺 佛子岭水库 
佛子岭连拱坝动力试验及模态参数识别被引量:5
《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第12期58-60,共3页张翠然 胡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79030).
佛子岭大坝是一座结构复杂的连拱坝,坝址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防烈度为8度.2000年8月,对佛子岭连拱坝进行了原型动力试验,取得了大坝的动力特性,即频率、振型、阻尼比和传递函数.此次原型试验采用爆破、起振机、随机脉动三种试验手段,...
关键词:佛子岭连拱坝 动力试验 模态参数识别 传递函数 阻尼最小二乘法 
佛子岭连拱坝变形性态分析被引量:5
《水力发电》2002年第12期51-54,共4页张怡 顾冲时 张琳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139030)
针对佛子岭连拱坝垂线改造前后坝顶水平位移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新、旧两套垂线系统所测水平位移建立各自的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佛子岭连拱坝的变形性态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坝体变形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水压和时效的影响较小;高水...
关键词:连拱坝 变形 回归模型 佛子岭水库 
用结构法分析研究佛子岭连拱坝的变形性态被引量:2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0年第4期34-37,共4页郑东健 顾冲时 
针对佛子岭连拱坝的结构特点 ,用三维薄层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典型坝垛的应力分布及坝顶位移变形规律 ,从而进一步掌握了佛子岭连拱坝的变形性态特性 ,亦解释了该坝 1 993年变形“异常”
关键词:连拱坝 三维薄层单元 结构法 变形性态 
佛子岭连拱坝2号和22号拱加固方案分析
《治淮》2000年第5期42-44,共3页张丹青 
佛子岭连拱坝2号和22号拱所在连拱坝的位置较特殊,出现了较多的裂缝,削弱了其承载力。通过对拱上裂缝的分布特性及裂缝产生机理的分析,针对加强拱方案分析,研究了加强拱(新拱)与老拱的结合形式,提出较合理的加强拱形式应为与老拱分离的...
关键词:连拱坝 加强拱 叠合拱 双铰拱 加固方案 
佛子岭连拱坝安全监测更新改造设计与施工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9年第2期11-13,19,共4页范树平 田向忠 林世卿 
佛子岭连拱坝是 50年代初期建成的老坝。建坝后陆续布设了内、外部观测仪器测点 6 79个。对照“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施行细则”与“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简称“规范”) ,佛子岭坝现在尚有个别观测项目未达到“规范”要求 ,需进...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 更新改造 设计 施工 拱坝 
佛子岭连拱坝变形“异常”的物理成因研究被引量:1
《水电能源科学》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郑东健 顾冲时 夏传明 
在对佛子岭连拱坝结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研究了各主要影响量对该坝变形的影响效应,从而进一步解释了佛子岭连拱坝1993 年变形“异常”的成因机理.
关键词:连拱坝 确定性模型 混合模型 变形 物理成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