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

作品数:2343被引量:76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丽珈张蕊青程小青梁林歆高巍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罗周昆剧创作论
《戏曲研究》2022年第2期250-267,共18页丁盛 
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当代昆剧创作研究(1949—2019)”(项目编号:17DBO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百年昆剧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8BZW158)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ZD23)阶段性成果。
2007年,罗周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进人江苏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工作,开始从事专业戏剧创作,至今已经创作了近百部各类戏剧作品。她的戏曲创作中,昆剧占比不少,先后创作了《春江花月夜》《醉心花》《我,哈姆雷特》《浮生六记...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江苏省文化厅 春江花月夜 博士研究生 《浮生六记》 戏曲创作 《浣纱记》 罗周 
从沈复《浮生六记》看清代文人养生法及启示
《中医药导报》2021年第6期197-199,共3页熊益亮 杨莉 段晓华 张其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A234)。
通过对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随笔《浮生六记》中第六卷“养生记道”全文的总结与分析,认为这是其个人养生理念和实践的总结,其养生具有“博采众长”“全面养护”“推崇养心”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同时也是清代文化养生法的一个映射,表明...
关键词:《浮生六记》 沈复 清代 文人 养生 文献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浮生六记》赏析——以林语堂译本为例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1年第12期154-156,共3页陈茜 杨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语与贫困关系实证研究”(编号:19AYY006);昆明理工大学省级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基于语调听觉法的云南省农村小学生英语语音创新习得模式研究”(编号:KKSY201854011);“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英语)慕课项目”(编号:2020016)的研究成果。
《浮生六记》是我国清代文学家沈复创作的自传体散文,自上世纪30年代由林语堂翻译出版后,在西方世界变得非常流行。生态翻译学由我国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其基本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哲学和生态学,充满了生态智慧。《浮生六记...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浮生六记》 林语堂 技巧 
浅析《浮生六记》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特点——比较“余”“我”“吾”三者用法的异同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0年第21期47-49,共3页徐金枝 郭伏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33);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2020年研究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近代汉语跨层结构词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D35)研究成果。
《浮生六记》作为清代自传体散文,主要以第一人称“余”来进行叙述,同时也出现了“我”“吾”。文章简要分析“余”“我”“吾”的来源,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感情色彩三个方面对《浮生六记》中的“余”“我”“吾”进行考察、描写和分...
关键词:《浮生六记》 第一人称代词    
日常生活、鬼魅传说与科幻未来——论王啸峰的小说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第4期103-108,共6页曾一果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9ZDA269)阶段性成果。
“现实与想象,两个板块朝我脑子里压过来。一块白云,一块乌云、互相渗透、勾连起来。”这是王啸峰在《浮生流年》里写的一段话。而这段话其实是王啸峰文学创作状况的真实描述,即他的写作始终在真实(或者说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之间徘徊...
关键词:啸峰 文学创作 真实描述 散文创作 现实与想象 浮生 生活图景 日常生活 
昆曲走向观众的有益尝试--以昆曲新编戏《浮生六记》为中心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20年第8期112-116,共5页吴秀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与文献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ZD107)。
昆曲新编戏《浮生六记》以沈复、芸娘夫妇的婚姻生活为基础,进行了全新的改编。作为昆曲新编剧目,此剧从文本到舞台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从剧本改编、曲体使用、舞台搬演等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昆曲新编戏 《浮生六记》 小剧场 舞台设计 
沙岛浮生:明清崇明岛的传统开发与长江口水环境被引量:8
《史林》2020年第3期81-92,221,共13页鲍俊林 高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与苏沪海岸传统适应研究”(项目批准号:18BZS15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世纪以来江苏海岸开发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分析”(项目批准号:17YJC770001)阶段性成果。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江海交汇的特殊环境对沙洲盈缩与传统开发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中叶崇明主岛逐渐稳定,官河、民沟兴起,形成了"灶地—圩田—水利"的土地利用基本格局及海洋性农业模式。伴随官府管理的深入,清代岛内迎来传统开发高峰,农...
关键词:沙洲 环境变迁 传统开发 长江口 崇明岛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姿态——以林译《浮生六记》和王译《阿Q正传》为中心被引量:2
《外国语文研究》2018年第3期74-83,共10页汪宝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社会学视阈下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研究"(15BYY034)的阶段性成果
查尔斯顿提出的译者姿态理论认为,译作的某些文本细节体现了译者试图在本国文化场域中寻求荣耀的姿态,这为我们考察译者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本文考察文学翻译中译者姿态的表征。首先辨析布迪厄定义的"惯习""身体姿态"概念,接...
关键词:译者姿态理论 中华文化外译 寻求文化荣耀 林语堂 王际真 
寻求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浮生六记》林译本文化翻译策略新解被引量:17
《外语学刊》2017年第6期116-121,共6页汪宝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社会学视阈下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研究"(15BYY034)的阶段性成果
译者姿态理论是最新的社会翻译学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某些译作的文本细节(尤指选词措辞等翻译决策)体现出一种力图"寻求文化荣耀"的译者姿态,为研究者解释译者采用的某些翻译策略提供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本文运用该理论对《浮生六记》...
关键词:译者姿态 寻求文化荣耀 林语堂 《浮生六记》 新解 
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地名之策略——基于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的考察被引量:13
《语言与翻译》2016年第3期38-44,共7页汪宝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社会学视阈下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研究"(15BYY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翻译社会学视域下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14YJA740032)
清人沈复所著《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涉及大量地名,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因而成为翻译难点。文章基于艾克西拉提出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分类法,采用数据统计及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林语堂采取的地名翻译策略。分析结果显示:...
关键词:《浮生六记》 地名 文化专有词 林语堂 翻译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